青秀山蘭園的海綿化改造。記者潘章勇 攝
即日起至7月9日,2016海綿城市全球高峰博覽論壇組委會組織評選 “2016海綿城市最具影響力試點城市”,活動將從16個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中評選出“2016海綿城市最具影響力試點城市”。
2015年4月初,南寧市以優異的答辯成績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經過一年的建設,南寧市是否已成為你心目中最具影響力的試點城市?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南寧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建立規劃建設的運作機制和技術體系,以公園綠地為主要載體,統籌引入“客水”,形成連片綜合海綿體,綜合多角度初步形成了階段性的南寧特色和亮點,為南寧力爭提前達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要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的要求,奠定了良好基礎。
“工程治水”變為“生態治水”
下大雨時,城市能夠大口大口地“吸”雨水;乾旱的時候,再把吸進去的水“吐”出來,這樣的城市是不是有點理想化?但這就是“海綿城市”的基本構想。
2015年,南寧入選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探索城市從“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的轉變。
為此,南寧市以此為契機,積極構建嚴格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健康的水環境與水生態體系,舉全市之力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全力構建獨具特色的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的理念與南寧長期的城市發展戰略不謀而合。對南寧建成海綿城市的未來,我們充滿信心,滿懷期待。” 市海綿與水城建設辦高級工程師秦德全説。
為了項目及時落地,明確項目技術標準、工程建設內容,先後系統地出臺了《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廣西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設計標準圖集》《廣西南寧五象新區城市道路市政設施建設標準(一)》《五象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等多個技術標準規範。
同時為了加強規劃管理指導力量,對規劃目標、空間佈局及相關指標要求等內容作進一步的統籌安排,為控規修編、規劃管理和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實施提供依據,南寧已開展了南寧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示範區控制規劃等規劃措施的編制工作。
海綿城市建設初具雛形
“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通過構建立體化的‘海綿系統’,使城市變成容量巨大的‘蓄水池’,減少城市建設對自然生態的破壞。” 秦德全告訴記者,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滲、滯、蓄、凈、用、排”6個字,則是落實海綿城市理念的具體措施。
南湖公園環湖路如今也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在此處鍛鍊的李大爺説:“以前大雨過後,公園內難以正常行走,積水至少會淹沒腳踝。現在好了,再也看不見積水,雨一停就能出來鍛鍊。”經過海綿化改造後的環湖路路面可達到小雨不濕鞋、中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效果,符合健康步道行走要求。
南湖是南寧海綿城市建設的示範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南寧市海綿城市建設計劃項目總數為178項,已竣工58項,正在建設52項,正在開展前期工作68項。
同時主要完成了青秀山蘭園(一、二期)及北門區項目、青秀湖東段工程、南寧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園段(那考河)項目、廣西體育中心海綿化改造、石門森林公園海綿化改造、南湖環湖路海綿化改造、示範區內中小學海綿化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
這些重點項目使南寧海綿城市的建設初具雛形,在滿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餘,同時具備內澇防治的海綿功能。
形成階段性的“南寧做法”
在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南寧市不僅先試先行PPP投融資建設模式,還積極探索統籌佈局形成連片效應的建設思路。
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作為申報國家PPP示範項目的第一批重點項目,是廣西首個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的建設項目,實現了城市生態治理投融資模式的制度創新,為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生態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運營模式。
經過一年的建設,南寧市形成了階段性的“南寧做法”:充分發揮每平方米綠地的海綿化作用,積極引入綠地周邊“客水”,利用雨水“斷接”等技術措施使雨水“分散開、慢下來、吸進去、降污染”;通過地表徑流流域治理、地下管網綜合整治,增加綠色基礎設施、強化灰色基礎設施功能,有效削減地表徑流污染,對城市河湖進行生態修復,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科學合理地做好頂層設計,強化各相關部門運作機制,實現對雨水資源的有效管理利用。
同時,在對以石門森林公園為主的公園綠地、公共建築、道路立交、既有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南寧還邊學邊做邊總結,將石門森林公園及周邊小區、會展中心、竹溪立交橋、市人大連片建成約1.6平方公里的區域,涵蓋公園綠地、公共建築、住宅小區、道路立交四大類型項目。
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南寧計劃2016年繼續往東南方向延伸,通過越秀路南側的居住小區、越秀路小學的海綿建設,與已建設完成的青秀湖東段工程、青秀山蘭園(一、二期)及北門區連成一個約8.9平方公里的大海綿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