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早期胃癌篩查研究網路協作中心落戶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一提起胃癌的篩查,不少人立馬會想到讓人備受折磨的胃鏡。現在,抽2毫升血,就能發現胃黏膜病變的風險。未來,全區早期胃癌篩查的模式可能更為便捷和簡單。昨天,“全國早期胃癌篩查研究網路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協作中心成立暨胃癌早診早治高峰論壇”開幕。開幕式上,國家消化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全國消化內鏡學會主委李兆申教授向該院院長曾志羽授牌,標誌著廣西第一家全國早期胃癌篩查研究網路協作中心正式落戶該院,廣西早期胃癌篩查項目正式開展。
胃癌早診早治是提高生存率關鍵
李兆申教授表示,胃癌的預後與診斷時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過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經過以外科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5年生存率仍低於30%。因此,早發現、早治療能更好地避免因胃癌而造成的人口死亡。
我國目前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低於10%,遠低於日本和南韓。而早期胃癌患者如能及時發現,往往可以治愈,因此胃癌的早診早治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的關鍵。
抽2毫升血“算出”胃癌風險
哪些人屬於胃癌高風險人群呢?廣西醫科大一附院消化內科主任姜海行教授表示,胃癌的高發年齡是40~79歲,既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惡性貧血等癌前疾病;存在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習慣者;胃黏膜中度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等癌前病變;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然而,這類高危人群在醫院就診時,不少人一想到要伸一根管從喉嚨到胃的胃鏡檢查就面露難色。那麼,有沒有一種簡單的胃癌篩查方法呢?姜主任指出,胃部的黏膜病變,通過血液也能“表現”出來。患者只需要抽取2毫升靜脈血,檢測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門螺桿菌等多項指標,通過綜合各項指標結果,就能“算出”胃黏膜病變的風險,高風險患者再進一步進行胃鏡的檢查確診。
預計兩個月以後向市民開放
姜主任還指出,這個全國早期胃癌篩查項目是由國家消化病臨床研究中心牽頭,科技部、衛計委、總後衛生部共同發起,屬於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活動初期該院將對參加篩查項目的消化醫師進行專項技術培訓,搭建網路,然後開展深入社區、基層的篩查行動。除簡便無痛外,這種血清學初篩價格不超過300元,預計兩個月以後,市民就可以在廣西醫科大一附院享受用血清學篩查早期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