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正在建設一個上百畝的標準化扶貧肉牛養殖小區,幾百頭牛在這裡集中養殖,村民們的日子將會越過越好!”4月19日,在青秀區劉圩鎮譚村,村支書譚啟盛自豪地介紹了標準化養殖場廠房的建設情況。青秀區通過著力統籌謀劃産業發展,引導發展優質糧、特色果、四季菜、經濟林及畜禽養殖等特色農業,培育發展鄉村旅遊,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商貿流通業和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力爭在城區4個鎮引進、培育形成2至5個特色優勢産業,貧困村形成1個以上脫貧致富主導産業,基本實現“一村一品”目標。
建肉牛養殖小區助農民脫貧
劉圩鎮是青秀區脫貧攻堅任務相對較重的鄉鎮,貧困戶數量約佔整個城區貧困戶半數。“對我們來説,給錢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關鍵還是得幫我們找一條致富的路子。” 譚村貧困戶譚家福説。該鎮經過反覆討論研究,明確了只有産業扶貧才能確保脫貧不返貧。
在青秀區黨委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劉圩鎮與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達成協定,在劉圩鎮推行“公司+産業鏈擔保融資+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産業發展模式,2016年以譚村(青秀區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為重點示範,輻射周邊,穩步推進,年內帶動貧困戶300戶參與産業發展,預計養殖優良種牛6000頭,實現當年養殖、當年脫貧、三年致富的目標。
“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
連日來,劉圩鎮工作人員都在進村做宣傳。“加入合作社,只需要把土地經營權流轉給公司,由公司進行整體規劃,‘小塊並大塊’。公司會幫我們建設零排放生態養殖欄舍和相應配套設施,免費提供給合作社和農戶用於養殖四野公司的牛,而且公司還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支援,並以成本價提供牛犢或基礎母牛、飼料,還可以為每戶養牛農戶提供商業貸款擔保。這是多好的事,我第一個加入合作社!”村支書譚啟盛説。
劉圩鎮大力探索“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産業扶貧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的實力與青秀區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的示範作用,由四野牧業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提供優質良種基礎母牛,配套技術服務,合作社統一生産管理,畜牧相關行政部門全程監管,公司統一托底回收,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參與種養。
扶貧要“輸血”更要“造血”
“養牛對於我們來説本來就是老本行,而且現在還有政府的資金補助,企業專人指導,收購價也有保證。”譚村村民譚德礦給自家算了一筆賬:加入合作社後每年有8000元的保底分紅,5畝土地流轉收入5000元,夫妻倆在養殖基地務工每個月共有4000元以上收入,此外收集農作物秸稈賣給公司作為牧草還有每噸150元的收入。對於今後的美好生活,譚德礦充滿憧憬。
今年3月,青秀區政府確定在劉圩鎮那度村、那床村、譚村新建3個標準化扶貧肉牛養殖小區,每個養殖小區佔地50~200畝,含標準化欄舍6000㎡及其生産配套設施、設備,建成後每個小區可實現存欄500~1000頭牛。預計到2016年底合作社農戶可達3000戶。
“青秀區要率先高水準完成脫貧任務,在扶貧開發過程中要‘輸血’,更要‘造血’。實施産業脫貧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扶貧手段,是增強貧困人口‘造血’功能的關鍵。”圍繞這一理念,青秀區把扶持産業發展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加大貧困村産業培育扶持,因地制宜發展貧困村特色産業。該城區著力統籌謀劃産業發展,引導發展優質糧、特色果、四季菜、經濟林及畜禽養殖等特色農業,培育發展鄉村旅遊,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商貿流通業和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力爭在城區4個鎮引進、培育形成2至5個特色優勢産業,貧困村形成1個以上脫貧致富主導産業,基本實現“一村一品”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