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對於生活在忙碌都市的人們來説,遼闊醇厚的草原風情總是令人嚮往的。由廣西民族博物館和內蒙古通遼市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草原盛裝——中國蒙古服飾展”將於明日正式開展。昨日,記者提前來到廣西民族博物館感受遊牧民族的服飾藝術。
在民博二樓的D1展廳,不少精美的服飾已相繼放入展櫃,穿行其中仿佛看見一個個美麗的蒙古族女子緩緩走來。阿拉善和碩特姑娘穿著藍色長袍,腳蹬帥氣的馬皮靴子;鄂爾多斯婦人頭戴鑲嵌著松石、瑪瑙、珊瑚以及寶石、金、銀等貴重材料精心製作的頭飾;烏珠穆沁女子穿著做工精細複雜,有鑲邊和刺繡圖案的皮袍……
通遼市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孫忠敏介紹説,蒙古民族胸懷博大,相容並蓄,在近千年的遊牧文明發展過程中,吸納了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遊牧民族服飾藝術的精華,成就了蒙古各個部落既和諧統一又獨具特色的服飾造型。
據悉,此次展覽將以內蒙古草原上各部落的原始服飾為主、現代蒙古族服飾和刺繡為輔,共展出展品117件(套),其中科爾沁、烏拉特、巴爾虎等12個蒙古部落服飾70套、現代蒙古族服飾10套。
除了服飾之外,展品還包括37件特色民族文物,例如清代文物白玉鼻煙壺。鼻煙壺曾是身份地位、審美品位的象徵,雖然之後吸聞鼻煙的習俗漸漸沒落,但在內蒙古的廣大草原牧區中,互敬鼻煙壺的習慣被保留和傳承下來。一些部落但凡見到尊貴的客人和朋友,主人都會掏出心愛的鼻煙壺與客共用。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和通遼市博物館交流密切,在去年11月,“廣西民族織繡文化展”曾在通遼市博物館展出兩個月,深受當地市民的喜愛。孫忠敏希望借由此次蒙古服飾展,讓大家認識和了解蒙古民族在近千年遊牧文明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服飾文化,也歡迎更多的廣西人親自到內蒙古感受草原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