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中學生深情跪拜父母
南寧多所高中舉辦“成人禮”,記者發現家長們總是主導孩子的各種行動
孩子的成人禮 家長卻唱主角
專家説,父母包辦庇護太多,可能導致孩子啃老
又到了南寧市各所中學扎堆舉行成人儀式的時候了,剛剛過去的週末兩天,南寧市十四中和南寧市二中先後在南寧孔廟組織高三學生和家長開展成人禮儀式。學校舉辦成人禮儀式的初衷,是希望以這個儀式作為切換點,讓孩子們明白自己到了該承擔更多責任的時候了,要更自信、更獨立、更堅強。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孩子雖然過了18歲,但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的事情依然過度關注、過於包辦,以及保護欲過強的現象。專家表示,不讓孩子學會承擔和自立,父母包辦庇護太多,可能導致孩子日後啃老。
二中學生在成人禮上宣誓
現場掃描
從細節看成人禮的得與失
細節一
二中成人禮上有一個環節,家長們需要在孩子的引導和扶持下,蒙眼走過400米的道路。學校的目的是為了體現親子之間的守望相助,希望家長們完全放開,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由孩子主導完成。但記者發現,仍然有一些家長,就算蒙著眼也要佔據主導地位:“不對,你要往這邊走啊。”“你要帶著我走好走的路哦,有石頭的要避開。”“這邊好像不對吧?”……
眼睛被蒙上了,但嘴巴還是毫不放鬆,或許這些家長的內心依然對孩子存在不信任感,覺得孩子沒辦法獨立完成任務。
細節二
在十四中的成人禮現場,孩子們領到漢服時都聚到一堆,一片歡聲笑語,準備穿上漢服參加儀式。一些孩子興許是第一次接觸漢服,在換裝時顯得有些許笨拙,整理衣服時動作也稍慢了些。此時有不少家長看到後,就會忍不住走過去伸手幫忙。面對父母幫助穿衣,一些孩子欣然接受;而另外一些則會斷然阻止父母,表示自己可以整理好衣冠。
似乎家長們總會有一種心態,擔心孩子做得不好“出醜”,進而失去耐心,習慣性地動手幫助孩子。
二中學生扶著蒙眼的父母走過400米通道
細節三
在成人禮的前前後後,記者發現每當採訪孩子時,其身旁的父母總是忍不住會替孩子回答問題。孩子欲言又止,爸媽卻絲毫沒有感覺,甚至還滔滔不絕地開始介紹孩子的情況。
這其實是一個很容易被大多數父母忽視的細節。你的孩子已經成年了,身為父母是否也要學會給予孩子錶達自己觀點和意願的權力,而不是由於擔心其不會應對、不會説話,而不斷“搶答”。
家長觀點
總怕孩子考慮不週全
十四中學生小顧的父親:我覺得自己孩子的行為有些幼稚,現階段還是不能完全放手,讓孩子去闖。對於孩子的學習我不會要求太多,但是在為人處事上會提出一些建議。兒子18歲正是血氣方剛、有些叛逆的時候,我做不到完全放手讓他去獨立做一些決定。
二中學生小廖的爸爸:兒子一過18歲,我就感覺到他身上有了微妙的變化,比如以前他想幫我們做家務,我們婉拒之後他便不再堅持;到現在就算我們婉拒了他也堅持去做。其實,我們也知道,我們對這個獨子的愛太過、包辦得太多,我自己也有反省,但總是覺得孩子獨立能力差、動手能力不夠,忍不住要幫他。
二中學生小梁的媽媽:我的女兒在家一副大姐姐的做派,有主見、有想法,對此我們採取的是鼓勵的態度。我有一個招數挺好用,就是在女兒面前示弱,“這個我不會,怎麼辦?”“呀,這個我做不好,你幫幫我。”這樣一來,家裏的很多事情女兒都會一馬當先,她也逐漸學會了體貼和照顧人,同時處理一些問題也很果斷。
十四中成人儀式現場
孩子願望
希望得到更多信任
十四中學生小黃:這場儀式像是一扇門,自己經過了這扇門,就要學會成長。過去都是父母在照顧我,而現在我感覺自己要像個大人那樣承擔起一些責任;同時也做好了承受一些壓力和挫折的準備,我不懼怕去承擔,也希望父母能放心地讓我學會承擔。
二中學生小康:我不是獨生子女,但因為是女孩,爸媽保護挺多的。曾經我有過想打工賺零花錢的想法,但是爸爸不同意,擔心有危險。我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我覺得這樣的鍛鍊還是有必要的。
十四中學生小顧:平時我與父母的相處關係融洽,但爸爸有時會對我的一些言行做出指導和建議,這多少讓我感覺有點壓力。過了18歲後,雖然我還是會儘量尊重父母的意見,但對待同一件事情,我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認識,可能有些想法還不成熟,但也是融合進自己價值觀的想法。所以,我渴望著有一天能夠完全獨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老師看法
陪伴而不干涉
引導但不包辦
十四中高三年級組組長黃文賢: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都不同,唯一不變的角色則是陪伴。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想法會更加獨立。一些父母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犯錯,因此不敢放手,但犯錯是孩子成長的方式,家長要做的是,就算孩子不斷地犯錯,也不要橫加干預,而應該從中不斷地引導孩子。如果不讓孩子去成長,永遠把孩子放在襁褓裏,即便孩子到了30歲,也仍舊不成熟。
二中初中部趙老師:這次我是應邀來參加曾經帶過的學生的成人禮的,看著孩子們長大成人,感觸很多。不同家庭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的會感恩,會替他人著想,也有的會對很多事物態度漠然。作為父母,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不能夠總是強調“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就算你學歷再高、成績再優秀,但是你情商低,沒有感恩的心,不懂得如何融入社會和集體、缺乏抗挫能力,那也很難成長為真正的成年人。
專家點評
家長不放手 孩子易啃老
李耕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12355青少年諮詢臺特約顧問):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的一種行為是,幫助孩子建立對理想的渴求、對願望的追求,卻沒有給孩子實踐的機會,等孩子到了進入社會的年齡時,孩子會覺得心理上無所適從,從而産生啃老行為。“孩子心裏也會有對進入社會幹一番事業的渴望,可一旦父母保護過度,就會導致其沒有適應現實的能力。”李耕岩認為,在孩子十四五歲時,父母就要學會逐漸放手,試著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到了十八九歲時,則應該完全放手,自己從旁觀測即可。
韓慶寧(心理專家):父母對於孩子不放手的表現有很多,比如在金錢上給予管制,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做要求,對於孩子的一些正當需求不給滿足等。而引發家長不願意放手的原因,則是父母內心缺乏某些安全感,有了孩子之後,便會把這些不安感轉嫁到孩子身上,認為一旦放手孩子的成長,就會讓孩子受挫、內心受傷害。恰恰相反的是,家長的不放手,會導致孩子在進入社會後,開始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環境適應障礙;一旦孩子從中受挫,就會産生挫敗感,想躲回家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