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富民産業生機勃勃、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這是日前走進太平鎮慶樂村看到的景象。“現在村裏有公路、有産業,日子越過越好,我們要加倍珍惜。”説起如今的生活,村民黃明權的眼睛笑成了一彎月亮。慶樂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是武鳴縣推進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第一書記” 真心幫扶助發展在寧武鎮東王村採訪時,一説起村裏的“第一書記”梁巧靈,東王村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誇了起來。梁巧靈上任以來,為村民辦了許多實事,贏得了村民們的高度讚揚。
東王村是2014年、2015年自治區劃定的貧困村。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1100余戶3000多人口。梁巧靈到該村挂任“第一書記”以來,一有時間就進村入戶了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
農戶王文宏去年種植了5畝多的沃柑,眼下,有些沃柑苗生了潰瘍病,王文宏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樣的情況。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梁巧靈立即到府查看,並及時與專家聯繫到府服務,這著實讓王文宏松了一口氣。“我們幫扶單位在東王村已經是第四年了,每年我們都關心村民這些種植問題,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比如説,在種沃柑,皇帝桔方面有一些技術上的難題,我們都會聯繫市農委部門安排農技師,實地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梁巧靈這樣説道。
在東王村,像王文宏一樣得到幫扶的村民有250多戶,這些村民總共得到了24.8萬多棵沃柑苗的扶持。“政府拿回來扶持我們種的這個沃柑效益很好,我們去看我們周邊村他們種的沃柑,去年他們賣到了一斤7塊錢,效益很不錯的,我們現在種下去,到明年也可以結果了,真希望我們明年也可以有這個好價錢。”王文宏樂呵呵地説。王文宏還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按照一棵沃柑平均40斤,一斤沃柑平均價格6元計算,一棵沃柑樹的産值就有240元,他領到的500多棵沃柑苗全部成活,兩年後挂果年産值可達12萬元。
梁巧靈説,既然自己是“第一書記”,就要盡心竭力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助推鄉村發展,幫助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走出機關、沉到基層,在貧困村中“知群眾事、解群眾憂、為群眾想、幫群眾富”,當好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和致富參謀,這是如梁巧靈般“第一書記”們的真實寫照。
築牢基礎精準扶貧上臺階
初冬時節,走進太平鎮慶樂村,只見産業發展項目連片推進,危房改造熱火朝天,一把把鐵鍬、一台臺機械組成了一幅幅忙碌的畫面,歡笑聲、吆喝聲、工具聲、機械聲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交響樂曲。現今,村裏發生了不少的變化,産業發展了,村容村貌變美了,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修了水泥路。
“以前,天一黑外面什麼都看不見,黑燈瞎火的,走夜路都要拿電筒,特別不方便,自從裝上太陽能路燈後,晚上村裏也熱鬧了許多。尤其是夏天,路燈下,孩子們在玩耍,婦女們盡情地跳廣場舞,老人們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別提多高興了”,慶樂村村民黃泰傑這樣説道。
由縣扶貧辦組織實施,2015年7月開工10月竣工的機耕路更是讓村民們津津樂道。“以前這條路泥巴很多,下雨的時候車輛上坡都要人推才可以,附近的田地不少都丟荒了;現在修了這條路以後,我們把原先丟荒的地又都種上了農作物。”村民陸秋蓮指著新修好的水泥路高興地説。
十二五期間,武鳴縣整合交通、水利、住建、教育、衛生等專項資金與扶貧資金推進扶貧基礎設施建設。2014—2015年,全縣共投入扶貧資金2300.3萬元(其中區財政860.3萬元,市財政1208萬元,縣財政232萬元),實施貧困村通屯道路硬化項目103個75.63公里,解決61500多人的交通難問題。
産業扶持助貧困農民增收
近幾年,武鳴縣重點推進産業扶貧工作,富民效應日漸凸顯。5年前的陸斡鎮大欖村,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2600元,貧困人口數1600人,被自治區列為“十二五”首批整村推進貧困村。日前,走進大欖村,看到在大欖村的百香果基地裏,一個個渾圓的百香果挂滿架子,透露出豐收的氣息。村民曾漢瑤説,他在種植百香果之前主要是種植木薯和甘蔗,一畝地每年只能收入600—800元。自從引進種植百香果後,每年的6月到次年的2月都是百香果的采收期,畝産可達2000—3000斤,按每斤2.5元算,種植一畝百香果,可獲利5000—7500元左右。
百香果是政府扶貧産業之一,政府向村民發放種苗,鋼線,水泥柱等。還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適時開展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讓村民們熟悉並掌握百香果的種植技術。除了百香果之外,村民還通過經濟能人的帶動種植藥材牛大力。據了解,現在牛大力市場的價格為每斤30元左右,每畝種500株,每株産量10斤左右,畝産5000斤,畝産值就有150000元。
“第一書記”們駐紮的村莊,村民們對於致富奔康有著強烈的渴望。對於“第一書記”來講,發展是最大的任務,可是,強村富民的突破口在哪?
“第一書記”們通過探索給出的答案是:山有山路,水有水路。只要從派駐村的實際出發,找準突破口,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
市科技局派駐雙橋鎮造慶村“第一書記”劉梅,立足該村岜榕屯種植蓮藕的實際,利用市科技局作為後盾單位的優勢,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援,邀請水産養殖專家幫助村民探索蓮藕套養泥鰍的立體種養模式。同時,為拓寬銷售渠道,積極聯繫連續舉辦了兩屆的蓮藕節,為岜榕屯的特色蓮藕開拓了銷售渠道,村民的口袋漸漸鼓了起來。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抓特色、壯産業,在“第一書記”帶領下,一個個村莊逐漸紅火了起來。
武鳴縣以産業扶貧為重點,以整村推進為平臺,加大對貧困村産業發展的扶持力度。2014—2015年,共投入財政扶持資金760.6萬元(區160.6萬元,市600元),群眾自籌476.7萬元,加大對産業項目的扶持力度。發展産業種植面積共6738畝,其中百香果2337畝,中草藥2241畝,柑桔1980畝,桑葉180畝。有力地促進了貧困村産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加快了貧困村經濟從“輸血”型向“造血”型的轉變,有效地提高了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武鳴縣貧困人口數從2013年底的30071人降到2015年底的18563人(預計數),三年貧困人口減少11508人。
如今,走進武鳴縣田間村落,處處涌動著一股決戰貧困,爭創幸福的熱潮。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鎮村幹部走村入戶為貧困戶解決困難、出謀劃策;人飲工程、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場人頭攢動、熱火朝天,田地裏農作物綠意盎然,養殖棚內牛肥羊壯,群眾的忙碌身影隨處可見……全縣人民滿懷信心,齊心協力發展經濟建設家鄉,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壯家人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