婭懷洞出土的穿孔石器大小不一。
吃螺方式與現代人相同
此次婭懷洞出土了大量的石製品,種類包括石錘、石核、石器等,總數達一萬多件。石製品的原料多種多樣,除常見的砂岩、石英岩、石英外,還有很多少見的燧石、玻璃隕石、水晶等。這些石器多用石片加工而成,還有許多鋒利的石片直接就拿來當作工具使用,用來刮削或切割東西。石器類型以刮削器為主,像砍砸器等大型工具很少。
據謝光茂介紹,婭懷洞出土的石器整體面貌獨特,和中國南方常見的礫石石器不同,屬於石片石器工業系統。這種石器組合反應了這一地區當時氣候和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史前人類的經濟生活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轉變。
有了適用的工具,史前人類就可以處理他們捕獲的獵物了。此次發掘出土了大量水陸生動物遺存,不同地層還出土了眾多的獸骨以及猴、野豬、鹿等牙齒。這些動物遺存應該是居住在該洞穴的史前人類從外面捕撈回來食用後遺棄的。令人稱奇的是,在地層堆積的上部發現大量螺殼和蚌殼,很多螺殼的尾巴被敲掉,這與現代人吃螺的方式相同,可見人類在吃食上的“用心”。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穿孔石器及其半成品,大的比巴掌還大,小的只有兩三指寬,外廓大多呈橢圓或扁圓形,但另一些被有意製成方形,這在同時期的其他遺址沒有發現過。這些穿孔石器的用途,考古界有多種解釋,或用於狩獵,或用於耕種,目前尚未有定論。
人數眾多不是同一撥人
婭懷洞跨越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此次發掘面積有限,且尚未挖到底,但已經獲得大量的文化遺物和自然遺物。從目前的發掘情況來看,婭懷洞遺址堆積深厚,文化內涵十分豐富,遺物眾多,延續時間長,推測當時住在洞裏的人不少,但史前人類長什麼樣,從哪來又到哪去了?仍是未解之謎。
“能確定的有幾點,一是洞穴的用火遺跡堆積很厚,説明有人長期居住在這裡;二是原始人類通常按血緣關係群居,”謝光茂説,原始人群的數量很難統計,但不會少,生活時間很長,當然不是同一撥人,因為留下的文化遺物不一樣。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些人骨,其中有兩塊下頜骨,根據牙齒的磨損程度推測,估計主人的年齡比較大。
目前,婭懷洞遺址的發掘工作仍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按計劃,發掘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田野工作將於今年年底結束。婭懷洞包含了新、舊石器時代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特別是石製品數量巨大,文化面貌獨特,對於研究廣西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所出土的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為研究這一地區史前人類的生業經濟、復原古代環境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而隨著厚厚的堆積層被一點點地清理,史前人類的生活畫面也將漸漸清晰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