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隆安婭懷洞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揭秘廣西史前人類生活畫面
工作人員在篩選泥土裏的各類遺物。
如果穿越到一萬多年前,我們將如何生活?近日,為了配合自治區那文化研究課題,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會同隆安縣文物管理所對隆安婭懷洞遺址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獲得一系列重要發現,一幅史前人類的生活畫面逐漸顯露。12月18日,記者跟隨考古專家實地探訪了這一跨越新、舊石器時代的重要史前遺址。
上山打獵,下河撈螺
婭懷洞,位於南寧市隆安縣喬建鎮博浪村博浪屯一座孤山的半山腰,距縣道不過兩三百米。山不高,曾經被綠樹掩映,因為2015年5月開始的考古挖掘,破通了一條通往山洞的道路。爬坡而上,站在洞口向外眺望,不能不佩服史前人類選址安家的好眼光——山下一片開闊,如今離右江的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雖然遺址周圍沒有發現水源,不過出土的大量螺殼和蚌殼表明,在遠古時期,也許附近有山塘或溪流。把家安在這裡,上山可以狩獵,下河可以捕撈,而且洞穴地勢較高,也不用擔心洪水侵襲。
“我們在2014年發現婭懷洞,這是一處重要的史前遺址,時代跨越新、舊石器時代”,負責此次考古挖掘工作的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告訴記者,該遺址的發掘工作從2015年5月開始,如今發掘面積近15平方米,下挖深度6米多。同時,對遺址被後人擾亂部分的堆積進行清理,發現了用火遺跡,出土石器、人骨、獸骨等各類遺物約2萬件。
記者在現場看到,洞穴分成洞廳和內洞兩個部分。洞廳在外側,深約有10米,總面積有100多平方米;內洞長約9米,寬3米。據考古專家推測,史前人類的洞穴生活也講究分區,加工石器、休息、進食等地方各有劃分。在洞廳,考古人員發現一處長約4米、寬2米、厚達0.5米的用火遺跡,遺跡內有成層的灰燼,並有許多被火燒過的獸骨和石器。這大面積、成層的灰燼存在表明,生活在該洞的史前人類曾長時期在同一地方燒火取暖並燒烤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