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聲一喊全村人心安
——我區破解農村氣象資訊傳播“最後一公里”難題
“以前看天氣預報,得在家裏坐等《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或者等手機短信,短信有時還會錯過沒看。現在好了,村裏那個氣象大喇叭一喊,全村人都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才鄉新坡村的梁慶梅,對村裏的氣象預警大喇叭特別感興趣。在近日召開的全區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廣西新建成3533套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和一套大喇叭監控管理平臺軟體系統,有效解決了農村氣象資訊“最後一公里”的傳播難題。
近年來,氣象災害呈上升趨勢,給農業和農村經濟造成了較大損失,特別是山區群眾獲取氣象資訊不及時,防災避災效率低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氣象資訊傳播主要依靠傳統的電視、網路、電臺、手機短信等渠道,但這些渠道在農村多少會有些“水土不服”,如何破解農村氣象資訊傳播的“最後一公里”難題?老問題還需“土辦法”——“大喇叭”哇啦哇啦一喊,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幾十年來國內農村的一個特色,尤其是老一輩人更是信任“大喇叭”。從2014年起,經過深入調研,自治區氣象局啟動了“廣西氣象預警大喇叭試點建設工程”項目,項目建設在全區33個試點縣、區的暴雨高發區、病險水庫下游區域、地災易發區人口密集的村屯。
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經濟實用,覆蓋面廣,資訊傳播快,有效推動農村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據悉,從2014年7月1日至今,通過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對外發佈的氣象預警資訊達到3000多次,偏遠山區的覆蓋面擴大了,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成效顯著。2014年6月19日,融安縣發生暴雨誘發山體滑坡事件,該縣大坡鄉的氣象預警大喇叭多次發佈預報和實時雨量資訊,為避險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成功避免39戶173名群眾傷亡事故發生。2014年7月5日,馬山縣城24小時雨量達358毫米,超過歷史極值105毫米,導致縣城受淹嚴重,全縣緊急轉移安置4647人。全縣162套氣象預警大喇叭向廣大群眾及時滾動發佈氣象預警等服務資訊的同時,還擔負多個部門的消息發佈重任——為縣政府播發組織群眾避險轉移消息,為防汛部門播發水庫值守通知,為國土部門播發各地質災害隱患點負責人工作要求,為公安部門播發安撫災民消息。
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每天播天氣、説科普、講政策,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今年春節,大批回鄉幹部、農民工朋友一回到家鄉就發現,曾經熟悉的大喇叭聲再次響起,但不同的是大喇叭已從過去的“發號施令”,變成今天的“服務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