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歌圩開幕千人齊跳竹竿舞
4月21日上午10時,2015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開幕儀式上,舞蹈演員及壯鄉歌手們身穿民族服裝歡歌熱舞,整個活動現場立馬燃起了濃濃的壯民族風情。曾經把山歌唱到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尼達妮合唱團”現場開嗓獻唱,農民歌手梁兆江把山歌句句唱到了壯族人民心坎裏。
在開幕儀式最後,場面恢宏壯觀的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紛紛上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到場觀看,瞬間將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氣氛點燃。隨著鼓聲響起,身著各色民族服飾的群眾隨著竹竿的節奏跳動,不斷變換的竹竿陣不斷吸引群眾加入。1000名少年、青年、老年人組成的千人武術分長拳模組,南拳、刀術、劍術模組,太極拳模組三大模組進行。此外,1000名文藝愛好者組成的千人廣場舞,以“美麗壯鄉·放飛夢想”為主題進行展演。
記者現場看到,精彩的活動不僅吸引了本地群眾前來參觀,主會場周邊還源源不斷的有車輛前往,甚至還有香港南寧同鄉會的同胞們組團前來參觀旅遊。
3378斤五色糯米飯亮相將申報吉尼斯紀錄
當天,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大型壯族五色糯米飯蒸煮活動,3378斤的五色糯米飯在一個八角火灶上一同蒸煮。據介紹,蒸煮的糯米飯為3378斤,不僅寓意著壯族“三月三”這一傳統節日,也代表著武鳴3378平方公里的總面積,寓意著壯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記者現場看到,蒸煮的八角火灶也頗有講究,火灶為八角形,長寬均為6米,隱喻迎八方賓朋。灶面四角各裝飾有一對雙頭鳳玉佩,此造型為被當作駱越國標誌的武鳴區寧武鎮伏唐村馬鞍山岩洞葬出土的春秋時代的雙鳥連體玉佩,創意設計極具壯民族特色。蒸煮色糯米飯的蒸籠為圓形,外圓直徑5米,內圓直徑為4.8米,高為0.48米,中心圓裝飾以光芒四射的太陽紋,內圓裝飾以飛翔的鷺鳥圖紋,此紋樣為壯族銅鼓中最典型的圖騰。
據了解,這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蒸壯族五色糯米飯活動,並將向吉尼斯總部申報最大的蒸壯族五色糯米飯吉尼斯紀錄。五色糯米飯出鍋後,現場免費分發給遊客觀眾品嘗。
武鳴山歌歌王千里傳唱 多情壯鄉總是歌
據了解,2013年武鳴被評為“中國歌圩文化之鄉”,2014年武鳴申報的“壯族三月三”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武鳴又榮獲“全國文明先進縣”稱號。於是,2015年武鳴正式把“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擴展為“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
歌圩是武鳴駱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鳴山歌是歌圩的重要組成部分。參加歌圩,必定要聽一聽山歌,感受駱越文化。當天,除了主會場有山歌助興外,“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還舉行了廣西第七屆歌王大賽、“靈水歌圩”歌王對抗賽、壯鄉歌海等項目。山歌餘音繞耳,熱鬧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