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小學生要不要擇校,相信大多數家長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如何讓城鄉孩子同享優質教育,免除家長們“孟母三遷”的擇校之苦,卻很是考驗政府相關部門的智慧。
就此,青秀區給出的答案是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記者近日從青秀區委宣傳部了解到,2014年秋季,該城區轄區校共交流教師389人,使師資相對薄弱的學校學生成績普遍提高,辦學條件也得到大幅改善。
交流
參與教師各有收穫
能讓孩子到濱湖小學上學,是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事。2014年9月份,得知青秀區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轄區學校要交流教師的消息後,濱湖小學語文老師黎俊良主動請纓,如願交流到伶俐那樟小學任教。
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黎俊良坦言,由於各種客觀原因限制,農村的小孩接觸到的資訊量確實比城裏的小孩少,想像力也差一些。但在教學實踐中,他發現,除了在教學上要多花些精力,基本上沒有遇到太大阻力。
此外,現在不少農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教師在生活上必須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在農村教學,我感受到這裡的孩子比城裏的孩子更為純樸。雖然他們少了很多課餘娛樂活動,卻多了許多讀書學習的時間,這也算是一種補償吧。”黎俊良説。
劉彩蓮是劉圩那裏小學的語文教師,2014年9月被交流到到埌東小學教學。比起黎俊良在教學上的得心應手,劉彩蓮剛開始在埌東小學教學時則多少顯得有些疲於應付。她告訴記者,埌東小學教師的教學非常專一,不像農村小學,一個教師有時要兼好幾門課。她剛到埌東小學教學時,對很多多媒體設備都不熟,學生對她的認知度也不高。
為此,劉彩蓮只能是拼了,她除了自學,還虛心向學校領導和同行們請教,很快就掌握了教學要領,並融入到學校的教學體系當中,贏得了老師同學們的尊重。“後邊的路還長,我會把在埌東小學學到的先進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帶回那裏小學,讓農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城裏孩子一樣的教學。”劉彩蓮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