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伴隨著嫋嫋青煙緩緩飄升,歡聲、笑聲、掌聲、鞭炮聲,聲聲入耳:馬山縣裏當瑤族鄉青龍村文豪屯村民集資建設的垃圾焚燒爐順利竣工並投入使用,成為裏當鄉第一個屯級垃圾焚燒爐,結束了該鄉村屯無垃圾處理設施的歷史,標誌著裏當瑤族鄉“美麗裏當·清潔鄉村”工程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文豪屯垃圾焚燒爐連同煙囪高約4米,直徑約2米,每天可焚燒2至3噸垃圾。該焚燒爐總造價3000多元,具有投入少、佔地小、見效快等優勢。垃圾經焚燒後,余灰還可作農家肥使用,實現了垃圾處理不出村、減少人力等目標。青龍村黨支書告訴筆者,該村共有15個屯,今年,將繼續建設4個垃圾焚燒爐,爭取明年實現屯屯有垃圾焚燒爐目標。
據了解,裏當瑤族鄉在開展“美麗裏當·清潔鄉村”活動中,圍繞“垃圾不出村、不出屯”工作目標,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操作標準,以“清潔衛生、無害處理、簡便實用、群眾歡迎”為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了“一掃二分三燒四埋五運”的垃圾 “五步走”處理模式。“一掃”:即大掃除。農戶每天對自家房前屋後區域進行清掃,每週集中對屯內巷道、道路、房前屋後進行一次大掃除;屯級保潔員每天對進屯道路和公共區域的白色垃圾進行清撿;“二分”:即分類。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放置垃圾桶。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三燒”:即焚燒。對分類出來的垃圾,可以焚燒的集中到一個垃圾焚燒點進行焚燒;“四埋”:即填埋。對分類出來的垃圾,不可以焚燒的(如死禽死畜等)集中到一個垃圾填埋點進行填埋處理;“五運”:即清運。對分類出來的垃圾,不可以焚燒且不宜填埋的由屯級保潔員將垃圾運到村級垃圾池或垃圾收集點,再由鄉環衛站將垃圾運到縣垃圾處理場。據了解,實行這種垃圾“五步走”處理方式後,全鄉垃圾總量大幅減少,節約了運輸成本,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提升了農村居民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