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辦事效率高,服務態度還很好。以後再反映情況,我會大膽用真名。”10月9日,上林縣八寨路旁火鍋店女老闆侯玉琦指著店外平整寬闊的人行道感慨地説。
原來,兩個月前,她向縣長公開電話受理辦公室反映:門前人行道開挖兩個多月仍沒完工,既影響經營又影響群眾。因擔心“碰釘子”,她用了“李花花”的化名。當天,投訴意見就轉到縣住建局,8月6日該局核實後即做出承諾:8月底一定完工。10天后,工程提前完工,施工期間還實施灑水護理,避免揚塵影響群眾生活。
侯玉琦的經歷是上林縣“優化政務環境,清除發展路障”的一個縮影。
“生態環境是上天給的,政務環境卻是政府打造。”該縣縣委書記韋志鵬介紹,自年初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該縣用限時辦結、問責主官、簡政放權“三板斧”,探索破解文件拖延、吃拿卡要、服務低效“三頑疾”,清除發展“路障”,取得了初步成效。審批辦結提速60%,問責40余人,200多個50萬元以下民生項目下放至鄉鎮審批。
政務環境優化,發展活力隨之凸顯。今年1-9月,該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9億元,同比增長20%;財政收入完成2.5億元,其中,國稅、地稅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7.15%和25.75%。值得一提的是,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非稅收入同比下降近21%,體現了發展品質的提升。
限時辦結,“上鬧鐘”根治“拖延症”
9月3日7時30分,上林縣四家班子成員圍坐機關食堂,就著稀飯等簡單早餐,討論扶貧項目等政務。
“自治區下撥1800萬元扶貧款,該如何分配?”縣長藍宗耿拋出議題。
“關鍵要走精準扶貧的路子。”韋志鵬説。
分管扶貧和交通的副縣長分別簡明扼要地介紹項目,人大、政協主要領導各抒己見。
經過熱烈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圍繞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工作,集中安排資金到相關的扶貧項目中。
這場“早餐會”成果頗豐,不到20分鐘的討論,敲定了扶貧資金使用、反恐演習方案等多項跨部門議題,交換簽署了公文若干。
縣扶貧辦領導感慨:“過去,扶貧資金從申請使用、收集意見到擬訂方案,再到提交分管領導、主要領導簽字,需層層報送,有時,走完所有流程需幾個月。現在縣委、縣政府工作前置,四家班子定下總體思路,再交由職能部門做方案,減少許多繁瑣程式。”
這種“早餐會”,對於不涉及人事、機密等重大事項,在餐桌上商議、部署,告別了“文來文去”和“文山會海”。
為保證限時辦結,“早餐會”從縣領導決策層面“上鬧鐘”,其餘環節亦“上鬧鐘”。為此,該縣出臺公文受理規範、減少行文數量等相關配套政策。能夠電話溝通的不再行文,綜合事項請示通過“碰頭辦”代替“簽批辦”;同時還把“現場”變成“會場”,能不開會的不開會,需要行文的嚴格落實限時辦結,對於造成公文積壓、延誤的,堅決嚴肅處理。
活動開展以來,該縣黨委、政府工作會議同比分別減少15%和17%,文件同比分別減少13.1%和11.6%。
曾經,推諉、拖延等人為因素導致的文件、材料流轉慢,是群眾、客商反映的熱點問題。今年初,上林縣計劃採購一批價值200多萬元的桑苗用於扶貧項目,卻因審批慢,導致桑苗沒有及時發到貧困戶手中,差點延誤農時。年初清理歷年審批材料時發現,一些材料被縣國土所一工作人員壓在手裏,跨4個年頭都沒辦結。
隨著系列措施實施,“拖延”變身高效:來自該縣政務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9月審批辦結提速率達60%以上。
鐵腕問責,“硬手段”改善“軟環境”
9月28日上午,大龍湖畔覃浪村上圩莊車來車往,村民們在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將行李裝車陸續運至安置點,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拆除空屋。
覃浪村的搬遷順利與否,關乎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龍母湖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這一重大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6億元,佔地面積3394畝。
“作為投資者,除關心項目發展前景,還要考量投資環境。”龍母湖項目投資人陳耀宗回憶項目推進的曲折經歷,感慨萬千。
2010年,上林縣國稅局原副局長覃某得知開發計劃,搶先與人合夥在景區核心區內違法佔用農保地,自建攔河壩截流湖水,興建農家樂,以此向陳耀宗索要380萬元“搬家費”,導致項目簽約兩年多仍無進展。
“項目還沒動工,就被勒索‘放血’。若放任這種歪風,誰還敢來上林投資!”
為此,上林縣對覃某立案調查,並組織人員依法拆除了違法建築。這讓陳耀宗重拾投資信心,當即落實了6000萬元徵地拆遷款。目前,該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規劃設計和環評均已完成,完成徵地1386畝,水上樂園等項目已動工,拆遷安置工作有序推進。
為清除發展路障,該縣鐵腕問責,用“硬手段”改善“軟環境”,對損害軟環境事件和責任人快查快辦,對吃拿卡要、拖遝散慢的領導幹部,按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降職降級、調離崗位等處分。截至9月30日,共通報批評375人,問責55人。
同時,該縣對阻商擾商等行為“利劍高懸”。在A級景區內成立警務室,實施24小時輪值,先後抓獲脅迫、敲詐勒索外地客商的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嫌疑人13人。
系列重拳,優化了投資環境,上林縣公眾滿意度大增。今年全區第二季度社會公眾安全感調查通報中,該縣公眾安全感為89.79%,單項安全感排名南寧市首位,綜合得分全區名列第18位。
權力下放,民生項目群眾説了算
9月3日下午,上林縣雲桃村村民蘇著忠一邊給剛修好的水泥籃球場灑水保養,一邊感慨:“自從扶貧項目下放,我們自己動手修路、建籃球場、打水井,還搭起了文化戲臺,錢花得明明白白,施工品質更可靠。”
曾經,民生項目層層審批,不僅低效,還因工程缺乏村民參與,品質難保證,傷了民心。
今年,上林縣將50萬元以下的扶貧項目下放到鄉鎮一級,村屯採取“一組兩會”形式討論落實具體扶貧項目,組織村民自發投工投勞。雲桃村有13個自然屯,今年,累計獲得300多萬元扶貧資金,用於開展村道、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已有7個屯因扶貧項目通水通路。雲留莊修路骨幹之一的韋榮堅説:“修路前後只用了1個月,花費30萬元,村民自己出義務工,扶貧資金全部用於建設材料,所以路基更厚實、路面比普通村道標準寬1米。”外六羊莊的村民則把修建通村路剩餘的資金與村集體收入整合起來,開展莊內道路硬化,莊內40戶人家門前都通了水泥路。
據悉,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以來,上林縣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截至今年9月底,縣旅遊、發改、交通、扶貧、水利等相關部門累計下放項目273個,下放建設資金總額達4650多萬元,群眾自籌資金達520萬元,不僅有效地激發了群眾活力,還降低了建設成本,提高了工程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