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機動車經過橋底時快速行駛濺起污水 本報記者 潘國武 攝
葛村路延長線鐵路框架橋底的路面通車後,為葛村路和民主路的通行提供便捷,但煩惱也從不間斷:下雨天路面積水,逢雨必澇,市民要穿水鞋通行;晴天時要戴著防塵口罩從鐵路框架橋下通過。項目業主南寧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城投公司)24日表示,等審批協調好後即投入整改施工。
反映市民過鐵橋下被濺起污水淋濕
24日上午8時許,住長堽村的陳女士用電動車,搭送兒子到民主路金牛橋菜市附近一家幼兒園讀書。途經葛村路延長線的鐵路框架橋底時,由於近段時間下雨路面積水,水位比較深,陳女士就繞道儘量靠右側行駛。
沒料到,一輛從民主路方向駛來的銀白色小轎車,進入鐵路框架橋底後加大油門通行,濺起路面積蓄的污水,陳女士母子倆半邊大腿被淋濕。隨後,銀白色小轎車加速往東葛葛村路口跑了。
由於天氣冷,陳女士擔心穿濕衣服會熬出病來,只好帶兒子回家換衣服。
陳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從今年2月下旬開學至今,盧伯伯接送孫子讀書時,起碼被濺起的污水淋濕過好幾次。如今,只要下雨天接送孫子,他都要用雨衣把整個人包裹好,“主要是預防在鐵路框架橋底被過路車濺起的污水淋濕”。
除了接送小孩外,長堽村與葛村建政路口一帶的居民,在下雨天時要到金牛橋菜市等周邊的菜市場買菜,寧可捨近求遠繞道行走,也不敢穿過鐵路框架橋底。
觀察 10分鐘有8輛小轎車加速行駛
葛村路鐵路框架橋底低於兩邊路面,呈斜坡狀,積水深近10釐米。陳女士説,兩個斜坡和鐵橋下面的路面兩側,都沒設置有能排泄污水的透水口。哪怕下毛毛雨,雨水都會順著路面往鐵橋底流淌。
上午11時40分,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短短1分鐘,就有23輛小轎車和31輛電動車往返穿行鐵路框架橋底。附近居民反映,上下班高峰期,鐵路框架橋底兩側的車子都排起長龍,喇叭聲不絕於耳。
採訪中,一名男子騎電動車從葛村路穿過鐵路框架橋底往民主路方向行駛。在鐵路框架橋底,男子見有小車跟在後面,沒有主動讓道,而是在橋底“霸道”慢行。小車按幾次喇叭無果後,只好減速從鐵路框架橋底通過。
在10分鐘的觀察中,記者發現有8輛小車穿過鐵路框架橋底時加速行駛,全然不顧旁人的感受。儘管有車主見記者拿相機拍照,過積水處時仍然沒有減速。一輛車牌號為桂A××412的白色小轎車,穿過橋底聽到路人叫喊聲後,才減速下來。
聲音三個原因致司機快速衝過橋底
市民在晴朗天氣從鐵路框架橋底通行時,同樣也很煩惱:因為橋底地勢低窪,雨天沖刷下來的泥沙經過車輛反覆碾壓後變成粉塵。只要有車輛快速通過,路面就會揚起滾滾煙塵,曾有電動車手因為無法看清路面而滑倒摔傷。
陳女士説,天晴從鐵路框架橋底通行時,同樣需要“全副武裝”:要戴防塵帽子和防塵口罩。其實,騎電動車或步行也可以繞道行走,但路途遠,加上多數市民都急於上班,才跟小車同擠這條捷徑。
據了解,以前從葛村路拐上建政路轉上園湖路後才能到達民主路。2013年11月,長堽六里鐵道口因鐵路施工被封閉後,葛村路延長線的鐵路框架橋底,成了民主路和長堽村居民往返的捷徑,行程縮短很多。
此外,建政園湖路口在上下班高峰期,堵車現象比較嚴重。有私家車主坦承,從鐵路框架橋底行駛可以避開3個紅綠燈。不過,記者採訪發現,鐵路框架橋底一帶沒有監控錄影,沒有交警值班,車速不受限製成了司機首選的交通要道。
進展排澇整改方案已上報等待審批
據了解,鐵路框架橋底路面的項目業主是南寧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董先生介紹,鐵路框架橋底雨天出現內澇的情況,已經引起市政府的重視。今年3月12日,市領導專門為此召集多部門舉行現場協調會。
協調會指出,在新排澇整改方案還沒有實施之前,如果鐵路框架橋底路面出現內澇等情況,由青秀區城管等部門負責抽排路面積水,必要情況下交警部門要配合對交通進行疏導和管制。
由於鐵路框架橋底工程還沒有移交給管理單位,由業主城投公司加強對鐵路框架橋底內澇問題,制定出一套永久排澇的整改方案。董先生説,公司已經在3月20日將整改方案上報到南寧市的相關職能部門了。
除了職能部門對整改方案的審批之外,由於鐵路框架橋底屬於鐵路範圍,要由職能部門牽頭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董先生説,一旦落實好相關手續之後,他們會馬上組織施工單位對鐵路框架橋底進行內澇整改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