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移植是終末期心臟病心臟衰竭的有效治療方法,是一種現代醫學尖端整合技術的標誌性醫學工程。自治區人民醫院與解放軍181醫院共同開展的“心臟移植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10年來挽救了31例心臟病終末期的垂危患者,讓他們重獲良好的生活品質。該項研究經有關專家鑒定已達國際先進水準。
多年來臨床移植的供心保存方法是使用心臟保存液靜態冷保存,儘管簡單有效但存在很大問題:供心要經歷冷缺血期的缺血缺氧損傷以及隨後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公認的安全時間為4-6小時。如何延長離體心臟的保存期限,提高供心保存品質從而提高近遠期生活品質,一直是醫學研究者追求的目標。
該研究的創新點在於,一是將實驗動物新品種——廣西巴馬小型豬用於心臟移植的研究;二是建立了大動物(豬)離體心臟長時間不停跳保存的模型,將長時間不停跳法供心保存與傳統的冷停跳供心保存進行對比研究;三是開創廣西心臟移植的臨床研究工作,獲得較理想的效果;四是移植中採用心臟不停跳技術,縮短了心臟停跳和體外迴圈時間,減輕了缺血缺氧損傷和再灌注損傷;五是術後採用多排螺旋CT、B超等非創傷性檢查方式代替心內膜活檢,作為常規檢測手段。
該項新技術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廣東中山市人民醫院、大連市中心醫院等多所醫院推廣應用,取得良好臨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