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送祝福還得看對象
南寧白話中的祝福語和吉祥語,有時候可不是嘴上説説就行。洪玨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按照兩廣人的舊俗,年初一時人們都不出門,而是閉門闔家團聚,直到年初二才會開門迎客,出去拜年。這時候,人們見面第一句説的白話祝福語,一般就是“開門見喜”、“拱手添財”。洪玨邊説,邊做了個拱手的動作。“這拱手祝福的動作,還得有個講究。男性的話,得左手包右手,這是新年祝福時的吉拱。如果你做了個右手包左手的拱,對方就會不高興了。因為這在習俗中,是兇拱,只有在進行喪事吊祭時,才會使用。這樣的拱手祝福動作,女性的要求則剛好和男性相反”。
除了動作上有要求,南寧白話中使用的祝福語和吉祥語,還有祝福對象之分。“拜年時,我們要對老人説‘添福添壽,多子多孫’;祝福小孩子‘精乖伶俐’;面對平輩,大家最常使用的就是‘順風順水、年年行大運’之類的詞句了。”而當祝福語和吉祥語出自孩童口中時,洪玨笑説,那就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恭喜發財,利是落袋”了。在白話地區,小朋友們把利是收集起來,就叫“逗利是”。兄弟姐妹之間經常會比賽誰“逗”的利是最多。
洪玨還表示,由於古時候的粵商非常注重傳統文化的沿襲,所以南寧白話發展至今,祝福語和吉祥語也很看重使用上的得體。對什麼人説什麼話,用詞要喜慶、吉祥,説出來能讓大家都開心,並且講究韻律和平仄發音,是南寧白話祝福語、吉祥語的最大特點。
3
“馬上體”並非新事物
南寧白話的祝福語、吉祥語中,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年味”。其實,現在正流行的“馬上體”祝福語,也有這些傳統文化的影子。洪玨告訴記者,“馬上體”並非新鮮事物,我國傳統裝飾物品中就曾出現過一匹駿馬背上馱著一隻猴子的形象,寓意“馬上封侯”,是渴望得到提拔晉陞的美好祈願,屬於動物形象與文字諧音的祝福結合體。而且,“馬上體”還與中國百姓過年時倒貼福字寓意“福到了”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一种經過千百年文化積澱形成的諧音祝福。“過去,南寧每逢過年辦廟會時,都會有‘馬上封侯’的泥公仔賣,人們還會把這個形象做成粉利,新年蒸來吃,寓意好意頭”。
採訪中,記者還遇到了一位地道的“老南寧”李先生。他給記者講了個和白話吉祥語有關的趣事。原來,在兩廣白話地區,年輕人尊稱女性長輩,喜歡用“伯有”一詞來代替“伯母”,已經形成一種傳統。這其中,還有一個好意頭的講究。因為“伯母”的發音在白話中,和“百無”的發音是近似的,聽起來就像“百樣皆無”的意思。尤其到了新年,這更顯得不吉利。所以,“伯有”的發音就這麼沿襲下來,寓意樣樣都有。李先生所説的這個例子,代表的是粵語方言地區的一種禁忌文化,在南寧白話中也有所體現。當某些詞語的讀音與現實中另外一些帶有某種不吉祥意的詞語具有諧音關係時,容易引發人們不好的聯想,因此人們忌諱使用這些詞語。這種語言現象與人們的禁忌心理及當地文化習俗有關,故稱之為禁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