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産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在南寧市興寧區,一座劍指“南國第一園林村”的壯族新村——那安坡綜合示範村即將拔地而起,旨在通過土地流轉和發展花卉苗木産業為平臺,促進城郊一三産業互動,成為南寧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又一探索實踐。
1 一坡一家人
土地流轉遇尷尬
那安坡隸屬三塘鎮陸東村,與市區近水樓臺,距南寧快速環道僅7公里,正在興建的十里花卉長廊旅遊景觀大道如一條長龍穿境而過,延安水庫坐落一側,具有優越的自然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
然而,由於居住高度分散、耕地利用率較低,該坡的經濟發展和居住環境面臨掣肘。據陸東村黨總支書記陸遠華介紹,全坡以壯族居民居多,62戶245人分散居住在三個山頭,當地人自嘲“一坡一家人,十坡八家親,串門要翻坡,走路要穿林”。此外,因多年來缺乏合理規劃和統一佈局,該坡的民房看起來淩亂蕪雜,排污、排水管道縱橫交錯,既不美觀,也不利於土地集約開發利用。
“很多城裏老闆看中那安坡的地理位置,想承包連片土地集中開發,卻苦於村裏地塊太過零散。如果能把全坡的土地集中起來,村民們的收入還能更上一層樓!”陸遠華説,該坡有耕地面積3800多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50畝,目前已流轉2000畝土地用於花卉苗木種植,村民們依靠土地流轉租金及為農業企業打工,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約1萬元。
2 依託十里花卉長廊
打造“南國第一園林村”
為了讓農民從土地中收穫更多“紅利”,通過産業互動加快市郊農村的城鎮化發展進程,興寧區決定“再造那安”,把該坡打造為統籌城鄉綜合示範村。
在距那安坡原址1.5公里處,一座佔地45.9畝的新村將拔地而起。12月13日上午,那安坡綜合示範村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建成竣工。該項目委託四川師範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研究院科學規劃設計,採取一戶一宅、拆舊建新集約使用建設用地模式,打造“南國第一園林村”。新村將建設房屋70棟,每棟住宅均為佔地100平方米的三四層小樓,設計元素突出“土”與“特”,既涵蓋廣西民族特色的實用性,又兼顧未來鄉村觀光的美觀性。村內道路、供水、排污、照明燈配套設施齊全,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中心廣場、水系景觀及旅遊商業街將成為遊客及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通過土地流轉和發展花卉苗木産業為平臺,那安坡新村建設將與十里花卉長廊片區旅遊景區建設相結合,全力打造具有壯鄉特色的“城郊一三産業互動型綜合示範村”、“南國第一園林村”、“廣西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綜合示範村”。
3 以人為本
新村怎麼建農民説了算
據悉,那安坡綜合示範項目總投資約5000萬元,其中政府投資2000萬元,群眾自籌和社會融資3000萬元。村民們的支援,為該項目的落戶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集中搬遷到新村後,舊坡原址的耕地和建設用地都能集中起來進行流轉;新村就在十里花卉長廊旅遊景觀帶起點,嶄新的漂亮小樓還能作為休閒農家樂招待城裏來的遊客,一舉多得,我們的收入和生活水準肯定比現在好得多!”村民蒙潤勝滿懷信心地説。
在綜合示範村建設推進過程中,興寧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的原則,按照“建前群眾同意、建中群眾參與、建後群眾滿意”的要求,調動和發揮村民參與示範村建設的積極性。那安坡成立了由村民小組長和代表組成的9人理事組,在新村選址、房屋朝向、戶型、面積等方面,廣泛徵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並將建設方案向村民公示,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援和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