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南寧入眼便是壯鄉街景、在公交車上聽到的是壯鄉歌海、走進民族大道看到的是繡球路燈……今年,民盟市委會的重點調研課題圍繞《突出南國壯鄉特色
將南寧打造成為特色旅遊目的地》開展。通過調研,課題組提出,南寧市打造特色旅遊目的地要突出“壯鄉特色”,壯鄉元素入村、入景、入街,以及通過整存推進的方式打造壯家特色農家樂,讓南寧從旅遊“轉机站”成功變身為“目的地”。
建議一:壯鄉街景入城來
“許多時候南寧成為旅遊的轉机站,我的很多朋友選擇去桂林、北海,卻很少留在南寧旅遊。”課題組成員、《規劃師》雜誌社社長助理郭敬鋒的感受,應該也是不少南寧人的感受。
走進南寧,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城市發展步伐加快。但是能吸引遊客,展現南國特色的壯鄉元素卻是少之又少。“如何把南寧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成為今年民盟南寧市委會的調研課題。今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民盟南寧市委會圍繞《突出南國壯鄉特色
將南寧打造成為特色旅遊目的地》這一課題,通過廣泛收集資訊資料、召開專題座談會、專家諮詢、實地考察等方式,在南寧市、宜州市、南丹縣及區外的貴州省貴陽市、黔東南州等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收集了許多資料和建設性意見。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南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路燈、公交車站等都是採用城市中常規性的元素,無法體現南寧作為廣西首府的民族特色,城市景觀也缺少壯民族特色;城市基礎設施中已有的一些壯族文化元素的裝飾,有的是廣告業主設計的,大多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整體的規劃。
為此,課題組建議,在主要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景觀中融入壯鄉元素。應該全城把握,讓我們所見、所看、所聽的東西融合壯鄉特色。
建議二:包裝壯鄉文化村落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整村推進’發展旅遊。”課題組成員、南寧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郭向陽説,“其實南寧市不缺資源,比如民俗風情、歷史文化都非常豐富。如今農家樂越來越興旺,但展現壯鄉特色的整體文化村落,目前還屬於空白。”
課題組建議,可以結合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發展旅遊。如在南丹縣王尚屯白褲瑤風情村,保持著原有的風貌——村民住的是瑤族風格建築、身著白褲瑤民族服裝,村民組成的表演隊會為遊客表演民族歌舞。
“結合新農村建設,把青壯年、婦老幼調動起來,進行整體包裝,既發展了農村經濟,又能讓壯鄉鄉民不離村、不離土。”在打造特色壯族村寨中,應結合本村的自然資源和壯族特色,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整村推進,並設計生産壯族特色旅遊産品。
課題組提出,武鳴是壯族的重要發源地,南寧可以伊嶺岩和花花大世界為核心,建設壯族文化園,全面展示壯民族的風俗和文化;可重點在上林等地,依託原有壯族村寨開發建設一些壯族文化旅遊村寨,將壯族的民俗文化、壯醫壯藥文化等結合起來,讓遊客在遊樂中了解壯文化。
建議三:打造壯鄉拳頭産品
“作為旅遊城市,必須有其最具特色、最具風格的賣點,才能搶佔市場。”課題組成員、民盟南寧市委員會秘書長覃勇認為,南寧作為壯鄉首府,擁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旅遊目的地,需要打造南寧市的核心産品作為亮點和突破點。
自從桂林陽朔《印象劉三姐》橫空出世,張藝謀的“印象系列”已經成為文化産業的卓越品牌,“印象系列”的成功經驗説明,文化産業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課題組認為,南寧也應該借鑒“印象系列”的成功經驗,打造一個具有濃郁風情和地域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使其成為商演文化品牌,以此吸引遊客停留觀看,互動參與。同時,在有條件的村鎮、景區也可打造各具特色的壯民族歌舞節目,使遊客既能看風景又能欣賞到歌舞表演。
繡球、銅鼓、壯錦等都是有著濃厚壯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民族産品,但目前,壯民族特色的旅遊産品在設計、開發上還有待提高,尤其小巧、輕便、實用、價格實惠的壯民族旅遊産品更是缺乏。政府可以引導企業創新開發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旅遊産品,例如武鳴繡球,賓陽壯錦,橫縣大粽、茉莉花茶,通過政府支援培育,統一設計包裝,把這些産品做強做大,既可促進旅遊業發展,也能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