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基礎 創品牌促發展
——自治區科協推進科普工作紀實
“一支竹篙呀,難渡汪洋海,眾人划槳喲,開動大帆船……”這首山歌所表達的眾人划槳、齊力行船的意思,也正是我區科協工作大聯合、大協作的真實寫照。
打基礎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10月7日,在南寧市長堽路上,不少老年人邊等著公交車,邊圍在一塊LED螢幕前駐足觀看。這塊LED電子屏,每天都不停地滾動播出以衛生健康、節能環保為主要內容的科普小資訊,還有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科普解答。2012年以來,自治區科協創新新媒體科普宣傳模式,實施了“廣西科普資訊傳遞工程”,目前已經在南寧、北海、河池等市建成並運營80多塊LED顯示屏,全區各市的建設也在全面鋪開。
“科技需要‘高精尖’,科普則要‘貼民生’。”自治區科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是科普服務的重心。5年來,自治區科協積極推動將一批優質社會科普資源納入科普陣地範圍,擴大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的覆蓋面。
在“被譽為世界第一藥園”的廣西藥用植物園,今年國慶期間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遊客。扁擔藤、雞血藤生機勃勃地爬上花架長廊,喜陰的喜花草、假杜鵑、走馬胎則生長在林間樹下……走進廣西藥用植物園,濃濃的藥香讓人迷醉。這裡不僅是一座公園,更是一所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已經與27所大中小學校建立了科普合作關係,同時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等10多項獨具特色的中醫藥宣傳科普活動,推廣人數達30萬人次以上。
在南寧市的中小學校裏,若是問一個學生,週末最想去哪玩,頻率最高之一的是:“廣西科技館!”它目前已成為各單位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向公眾開展科技交流和科普宣傳的良好平臺。在廣西科技館的示範效應和輻射帶動下,我區掀起了科技場館建設浪潮。特別是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廣西天文館于2012年10月獲得立項建設,這一重大科普基礎平臺建設將把我區科普服務公眾能力推向新的更高臺階。
“北海海洋之窗”、“廣西自然博物館”、“廣西藥用植物園”……據統計,目前我區共有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34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17個,自治區級科普教育基地20個,華碩科普圖書室75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3600多個。同時,實施基層科普行動,共爭取到中國科協、財政部的惠農益民項目536個,並推出實施廣西科普惠農興村計劃,5年投入2500萬元,實施項目447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廣西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作為基礎支撐。在建設大型科普陣地及實施基層科普行動的帶動作用下,我區全民科學素質得到很大提高。
創品牌繁榮壯大科普活動
“不僅要引進優質種羊,還得根據本地情況做研究,找到最適合養殖和銷售的路子。有問題,多向專家請教……”今年8月23日,在“央視《致富經》典型人物經驗交流會”上,博白縣養殖能人劉入源聲情並茂地給大家講述創業經驗。該交流會是由自治區科協牽頭聯合相關部門主辦第23屆廣西科技大集的活動之一。
央視《致富經》創富典型人物現身經驗交流、全區109個特色科技種養致富項目現場擺展熱情推介、創業人員親赴種養基地參觀考察……當天,各種特色種養創業富民工程推廣活動場面火爆。廣西科技大集每屆都瞄準基層群眾最關心的科技熱點,迎合群眾生産生活需要,設立專門主題,每屆吸引參展客商達上千家,觀眾數萬人。目前已成功舉辦23屆,成為了面向“三農”的知名科普活動品牌。
9月14日,201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廣西“十月科普大行動”啟動儀式在廣西科技館舉行,一場持續至年底、覆蓋全區的科普盛宴自此拉開帷幕。今年,自治區科協向全區各級學會、高校、企業聘請的廣西科普專家服務團也首次亮相,並分赴全區各地開展科技普及服務。據統計,在這項活動中,每年全區參與的單位和部門達6600多個(次),活動參與群眾達600萬人次。
類似于科技大集、十月科普大行動這樣的活動在我區還有不少。廣西學術活動月、廣西專家論壇、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廣西農超對接科普展……作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力量,自治區科協不僅致力於發揮牽頭和協調作用,還創辦出深受群眾歡迎的知名科普活動品牌。實踐證明,打造科普活動品牌、提升全面科學素質,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