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 圖一:超市售賣的果盤久不變色
實驗 圖二:將現切蘋果片分別投入維生素溶液(A)、鹽水(B)、純凈水(C)中浸泡10分鐘。
揭曉圖三:6小時過後,維生素C溶液浸泡過的蘋果片沒有變色(A),純凈水泡過的蘋果片(C)卻明顯發黑。
蘋果切開後,果肉很容易變色,這是生活常識。可從超市買回切片分裝的蘋果,開袋放置了兩天依然不變色。近日,有南寧市民就遇到了這種怪事。原來,商家在加工過程中用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溶液浸泡過切片的水果。專家解釋稱,這種做法本身問題不大,但改變了切開水果應有的外觀,容易誤導消費者購買到不新鮮産品
市民疑問:
切片蘋果兩天不變色
“切開的蘋果居然兩天不變黑,真是怪事!”7月17日,南寧市民鍾女士在家附近超市購買了一盒切片包裝的果盤,由於家裏人少,打開包裝吃了幾塊後,就隨手放到冰箱,之後就忘了再吃。7月19日,鍾女士整理冰箱時,想把剩下的水果扔掉,她驚訝地發現:幾片切開的蘋果和桃子,居然和剛切開時一樣,絲毫沒有變色。
好奇很快變成了疑問,鍾女士告訴南國早報記者,剛開始她還以為是冰箱的保鮮效果,但仔細一想,以前自己切下的蘋果,放在冰箱裏半天也會變黑。難道是商家往果盤里加了東西?
帶著鍾女士的疑問,19日上午,記者來到了這家位於南寧市星光大道的超市。在水果銷售區,記者看到,多種切開的水果被保鮮膜裝好一同銷售,裏面的各類水果看起來都是剛剛切的。隨機選取幾盒做下標記後,記者離開超市。
當天下午3時許,記者再次回到該超市發現,兩盒做下標記的果盤已經售出,一盒還在。這盒上午就擺上攤位的果盤,看起來和上午沒什麼變化,和其他剛剛擺上攤位的果盤也沒有什麼區別(如圖一)。
商家回應:
不變色水果用溶液泡過
在市內多家超市,記者都發現了這種將水果切片包裝的果盤。無一例外,這些果盤裏的水果,看起來都像是剛剛切的。
在民族大道一家超市,正在選購果盤的消費者吳女士説,她平時喜歡吃不同種類的水果,但一樣一樣買,不但貴也容易造成浪費。鮮切的果盤品種多,看起來也蠻新鮮,她和同事都經常買。
這些果盤真的如吳女士認為的那樣新鮮嗎?多家超市的售貨員都告訴記者,他們的果盤賣得很好,每天基本上都賣完。不過,一名售貨員也私下承認,果盤裏的水果都在溶液裏泡了一下。但具體是什麼溶液,對方並沒有詳説。
在市區一家售賣鮮果撈的小店,店主小張告訴了記者實情。他説,很多水果切開後,幾個小時不處理,都會變黑,切開後用鹽水泡一下,就沒那麼容易變黑。不過由於鹽有鹹味,大家喜歡用維生素C,效果更好,也不會改變水果原有味道。
記者實驗:
維生素C溶液防變色明顯
為了驗證商家説法,記者進行了一番實驗。實驗材料:蘋果兩個,純凈水300毫升,維生素C藥片3粒(0.3克),食用鹽一小勺;食用器材:玻璃杯、碗各三個,保鮮膜三張,量杯等;實驗條件:白天室內通風。
首先往玻璃杯中各倒100毫升純凈水,A杯放入維生素藥片,B杯放入食鹽,C杯為純凈水。攪拌製成溶液後,將洗乾淨的蘋果切出大小相當的果片依次投入,浸泡十分鐘(如圖二)。隨後,將浸泡過的果片甩幹,依次放入對應的A、B、C三碗,用保鮮膜封口。6小時後,再切開另外一隻蘋果,和碗中蘋果進行顏色對比。
記者看到,A碗中蘋果和現切蘋果無異;B碗稍微泛黃,但不明顯;C碗樣品已經明顯發黑,部分呈褐色(如圖三)。
隨後,記者將原本已經變黑的蘋果,投入裝有維生素C溶液的A杯再次浸泡10分鐘,拿出甩幹後發現,褐色淡了一些。
專家釋疑:
水果“泡澡”是“假保鮮”
切開的蘋果為什麼會變黑,維生素C溶液為何又有防變色效果呢?自治區農業廳水果專家梁俠解釋説,切開的蘋果變色,是因為蘋果細胞被破壞後,裏面的酚類物質接觸氧氣,發生一些列化學反應後,會形成褐色物質,桃、梨、馬鈴薯等也有此類現象。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用溶液浸泡過後,切開水果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被延緩了。
一家藥店的藥劑師羅先生告訴記者,維生素C也叫抗壞血酸,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維生素,蔬菜水果本身就含有這類物質。用維生素C溶液浸泡水果保鮮,他也是第一次聽説,從食用安全的角度來看,在保證藥品正規、使用規範的前提下,對人體沒有太大影響。
可在自治區水果總站站長李標看來,商家使用維生素C溶液浸泡切開的水果,這一行為卻是有害的。“這相當於一種表面保鮮,是一種假保鮮。”李標説,切開的水果容易受污染物、化學品、細菌等污染,保鮮期是很短的。商家使用維生素溶液僅僅是延緩了色變,水果切開後,變質其實一直在發生,消費者僅憑外觀購買水果,很容易被誤導。(讀者鍾女士稿酬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