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發展旅遊業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我區借助“山青水秀生態美”的優勢,充分利用眾多的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江河、湖泊、濕地、水庫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使旅遊業成為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旅遊開發和生態建設相輔相成
被譽為“南寧生態之核”的青秀山旅遊區,在確立旅遊發展的主業後,堅持生態建園理念,通過實施核心景區改造提升、徵地擴綠、林相改造、植物引種馴化和培育、植樹造林等生態保護措施,深入做好“綠”的文章。目前,青秀山旅遊區可綠化面積從過去的近4平方公里擴大到13.54平方公里,植物品種從1190余種增加到4830余種,綠化覆蓋率達98%,顯示出巨大的生態效益。
青秀山的發展是南寧旅遊業與生態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寧市按照宜居、宜遊休閒旅遊城市的要求,致力於“生態立市”,著力開展生態建設,“百里環城森林生態圈”、公園綠肺、通道綠帶、街道綠網、中國水城等生態建設碩果纍纍,為城市增添了眾多旅遊新景觀,都市觀光遊、生態遊有如源頭活水,不斷發展。自2006年起旅遊總人數、旅遊總收入躍居全區第一後,南寧市已連續7年保持頭名。
和南寧市一樣,我區各地在發展旅遊業中,與生態建設同規劃同推進,實現了發展旅遊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很多縣市區在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來定位和發展後,對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小至單個景區,大至一個城市,都在不斷加強生態建設,使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成為各地迫切需求。如:陽朔作為中國旅遊強縣,為了實現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先後投資4.45億元實施了漓江、遇龍河等核心保護區清潔“免疫”、生態護岸、綠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開展污水、垃圾集中治理,關停、拆除漓江及其支流沿岸工業企業146家,成為旅遊與生態相互促進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