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叫蔣宗濱,是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主任,是國內知名的醫學專家;他是熱心做公益的人,從2005年起就參與到無償獻血中來,9年來獻血5800毫升;他的血型很稀有,是RH陰性O型血,在南寧市稀有血型獻血者記錄裏,獻血量排名第三;6月7日,記者見到了這位“熊貓俠”,他拿著自己的兩本獻血證笑著説:“新的那一本也快要填寫完了,我又要再換一本獻血證了。”
體會
一袋血
有時能救一條命
與很多無償獻血者不同,蔣宗濱親歷了很多手術臺上病人與死神搏鬥的瞬間,很早就深刻體會到一名獻血者的神聖。
“有許多手術,特別是大型手術,比如病人有腫瘤,開刀後腫瘤可能和血管黏在一起,血管如果破了,就會大出血,這時如果沒有血,病人就很難搶救過來。”蔣宗濱説,在這個關鍵時刻,一袋血或許就能救活一條命。
2005年1月25日,那是蔣宗濱第一次獻血的日子。
“第一次獻血不多,200毫升。”蔣宗濱説,畢竟是第一次,很多情況都沒弄清楚。過後,蔣宗濱的身體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此後他每次都獻400毫升。
“剛開始因為血液保存的條件還不好,而我又是稀有血型,血站讓我不要太經常獻血,以保證有突發情況時,我能及時獻血。”蔣宗濱回憶,直到2009年,稀有血可以保存約10年左右以後,蔣宗濱每半年就獻一次全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