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粽子消費升溫,6月7日,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發佈端午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警示資訊,提醒公眾提防“硼砂粽”和“返青粽葉”。
在廣西一些地區,居民自家包粽子時,有將草木灰摻入水中煮粽子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鹼水粽”。食藥監部門提醒,不提倡使用草木灰加工粽子。草木灰氣味特別,易引起嘔吐等不良反應;採集草木灰的過程易帶入煤灰、焦土等雜質,可能造成重金屬污染粽子。
“硼砂粽”已不是新鮮把戲,但幾乎每年端午前後,媒體報道中總有它的身影。6月6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通報,在市面抽查的30個粽子樣本中,發現有兩個鹼水粽樣本含硼砂。
廣西食藥監部門特別提醒,硼砂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很大,會引起急性中毒,出現嘔吐、腹瀉、紅斑、休克、昏迷等症狀。人體若攝入過多的硼,會引發多臟器的蓄積性中毒。分辨“硼砂粽”,先看粽葉,加入硼砂後,糯米不粘粽葉,粽葉特別滑爽;“硼砂粽”吃起來特別有彈性,彈得可疑。
除了“硼砂粽”,市民還需提防“返青粽葉”。監督人員介紹,為保持粽葉新鮮誘人,一些商家或餐飲單位採用化學染色手段,加入工業用硫酸銅和工業用氯化銅,讓已經失去原色的粽葉返青,使其表面光鮮、色澤鮮綠,而人體過量或長期攝入銅,會使大量銅元素積蓄于肝臟,引起銅中毒。
如何躲開“返青粽葉”?監督人員建議,買粽子時,看到鮮綠可人的粽子要提高警惕。還有三招可供參考:一看外觀,正常粽葉經過高溫蒸煮,顏色會變得暗黃,“返青粽葉”則綠得鮮艷;二聞味道,“返青粽葉”包的粽子沒有粽香,而是有淡淡的硫磺味;三探粽水,正常的粽葉煮後,水是淡黃色的,“返青粽葉”煮後水會變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