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日,東盟出口到中國的部分農産品逐步實現零關稅,一些低價水果開始涌進國門,不少業內人士驚呼“狼來了”。這幾年,零關稅如同一把雙刃劍,讓果農有得有失,果農們從手足無措到開始從容應對。今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和東盟將對包括蔬菜、水果、機電、化學製品、紡織品和服裝等約7000種産品實行零關稅,果農只有知己知彼、搶佔先機,才能將零關稅這把雙刃劍揮舞得遊刃有餘。
降低關稅後,荔枝龍眼曾遭衝擊
零關稅協議實施後,加劇了東盟與我國類同産品的市場競爭,荔枝、龍眼等熱帶水果首當其衝,龍眼幹和荔枝幹更是遭遇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衝擊波。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廳了解到,在零關稅之前,許多泰國乾果已取道越南通過邊貿形式進入我國。2002年從廣西口岸進來的龍眼幹、荔枝幹總量就達到4萬多噸。零關稅協議實施後,泰國産品進量更大,僅龍眼幹一項的全國進口總量,就從2003年的3萬噸增加到2004年的5萬噸,進而在2005年上半年達到10萬噸。由於泰國政府為了本國的龍眼産業發展採取了政府補貼的措施,泰國A級乾果運到廣東肇慶,批發市價僅為9元人民幣/公斤。
價格低廉,讓國內同類産品無法承受競爭壓力。我國乾果售價大幅下跌,荔枝幹曾一度跌到每公斤4元。著名的荔枝幹“靈山香扁”多年來售價一直在每公斤20元以上,2004年後也跌到了8~10元。大跌價導致了廣西和國內其他地區傳統的龍眼幹、荔枝幹加工業全面萎縮,過去來廣西投資加工的福建、浙江老闆撤走了近60%。全國荔枝之鄉靈山縣,原有烤爐3500多條,到2005年僅剩1500條。
自治區農業廳總農藝師白先進告訴記者,在東盟産品進入前,廣西龍眼每年約有30%的鮮果用於烤成幹品,每公斤售價14~16元。每當豐年果價下降到每公斤2元左右時,只要通過烤幹的辦法調劑,鮮果售價很快會止跌回升。加工業的全面萎縮,喪失了對種植業的支撐作用,導致豐年時果農心理恐慌而競價競銷,引發嚴重的果賤傷農現象。2004~2005年,全區荔枝龍眼售價至少降低30%以上,果農因此而每人平均減少收入55.4元。
此外,東盟的荔枝、龍眼比我國産品上市早,有許多反季節産品迅速佔領我國市場。過去,廣西的早熟荔枝可以賣到16~20元/公斤,早熟龍眼可賣到13元/公斤。目前,同樣是數量不多的早熟荔枝,只能賣到6~10元/公斤,早熟龍眼只能賣到6~7元/公斤。
面對東盟産品的低價衝擊,廣西農業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迅速調整改良熱帶水果品種,減少與東盟國家類同的品種,發展與同盟國家互補的品種;針對與東盟類同的産品特別是荔枝、龍眼,發揮國産水果的品種品質優勢,搶先佔領我國北方市場,同時擴大對歐美、日本、南韓等發達國家的出口,緩解區域銷售壓力,拉動價格上揚。白先進説:“經過幾年的調整和適應,廣西的荔枝、龍眼等乾果加工業才緩過勁來,慢慢恢復了元氣。”
出口東盟,柑桔避開“蛆柑風波”
零關稅政策實施後,廣西傳統的大宗熱帶水果受到了較大衝擊,而一些溫帶型水果卻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已形成規模或發展前景看好的品種有柑桔、柿子、南方早熟葡萄、枇杷、楊梅、獼猴桃、白果、核桃、羅漢果等。其中獼猴桃、白果、核桃、羅漢果及梨、桃、李不僅為東盟國家看好,在世界範圍內也有市場。特別是廣西生産獼猴桃的條件優越,已經過香港日升公司反覆論證,證實廣西是生産斷檔果品的理想區域。
海關統計表明,2009年1~5月,廣西口岸共對東盟出口柑桔14.4萬噸,其中廣西本地産柑桔13萬噸,柑桔成為廣西口岸對東盟出口水果的最主要商品,佔出口總量的56%。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四川“蛆柑事件”發生後,全國的柑桔銷售受到波及。廣西的柑桔迅速轉運越南,避開“蛆柑風波”的影響——雖然出口價錢不高,只有1.6元~1.9元/公斤,但是避免了滯銷,打通了銷路。
欲出國門,水果須先領“身份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水果欲出國門,得辦理果園出口註冊登記,領取“身份證”。如果果農靠單打獨鬥幾乎沒有機會,他們必須抱團出擊,才能如願。
據了解,水果要領“身份證”,要求頗高:報檢的果園必須連片種植的面積在100畝以上;周圍不能出現影響水果生産的污染源;果園對有害生物監測與控制、農用化學品使用與管理等方面要有完善的監測機制等等。同時,檢測費用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水、土、環境等分析每3年一次,約5000~6000元,出口水果每批次的農藥殘留檢測3000~4000元。特別是從2007年11月1日開始,輸往東南亞等地的水果果園、包裝廠被國家質檢總局納入了檢驗檢疫註冊登記管理範圍,包裝箱上要標注應有的資訊。來自非註冊果園和包裝廠的水果,則不能進行出口報檢。
有了“身份證”的水果不僅出國方便,身價也看漲。據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員許立明介紹,武鳴府城的龍眼取得“身份證”後,比當地非註冊果園的收購價高出1.6元~2元/公斤。2004年龍眼受到東盟龍眼衝擊後,府城的龍眼開始出口美國,每年2~3個貨櫃(每個貨櫃約20噸),2007年最多達14個貨櫃,收購季節帶動著周邊的龍眼售價跟著水漲船高。
標準不一,各國“門檻”得一一摸清
實行零關稅、有了“身份證“,並不代表中國的水果就能在東盟國家暢通無阻——每個國家進口的標準不一,要求也不盡相同。各國的標準到底怎樣呢?記者在廣西科技情報所找到了答案。
廣西科技情報所所長黃可寧介紹,為了便於廣西的産品摸清東盟各國的“門檻“,順利“走出去“,該所正在和廣西標準技術研究院共同開發中國-東盟技術標準數據庫。只要輸入想了解的産品內容,東盟各國的標準便一目了然。
打開中國-東盟技術標準數據庫,記者搜索了關於香蕉出口東盟的資訊,關於鮮香蕉、香蕉罐頭、香蕉油等出口標準達29條。在工作人員對原文進行翻譯後,記者了解到馬來西亞的標準:香蕉看起來應是乾淨的、光滑的,有良好的形狀、成熟的綠,應合理地避免生長裂縫,無損傷和擦傷;香蕉應該遠離病害、死亡、昆蟲、真菌污染及存儲障礙;香蕉應該成手或者成簇;成手或成簇的香蕉應該從花柄處顯示一個平滑的切口。
而越南的標準是:香蕉收穫時為75~85%的成熟度;果皮青綠色或果皮要亮青;果棱稍圓但清晰;果皮與果肉相連不易剝離;有澀味,無熟果味;果硬按不動;果肉結實,易折斷,象牙白色,果漿粘而透明;果長平均不小于15釐米;果徑平均不小于3釐米;每梳果重量不小于1.2公斤等。如果廣西香蕉要出口這兩個國家,得按著標準一一“對號入座”。
此外,廣西科技情報所副所長譚鋼告訴記者一件趣事:他在越南考察期間,隨身帶了幾本介紹中國農業新産品、新技術的書,裏面有龍眼等果樹的種植技術,想不到被導遊發現,對方愛不釋手,越南農業大學的教授也非常喜歡。該所於是萌生一個想法:將介紹中國水果新品種、農機、種養技術的期刊《農村新技術》翻譯成東盟各國的文字,推廣到各國,讓東盟各國的人民了解中國的水果,接受中國的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