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啟動,區內各國將開放絕大部分商品市場。國際線上記者張雯雯、張敏日前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學部主任、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研究專家組成員張蘊嶺進行了專訪。張蘊嶺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1月1日的啟動只是自貿區建設的開始。
張蘊嶺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貿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能如期全面啟動有三大原因,一是雙方市場的相互吸引;二是以互利共贏為基礎;三是在建設方法上有很多創新。他説:“第一是考慮到一些國家現實的關心和困難,我們從早期收穫計劃開始。早期收穫的概念就是在正式談判之前,選擇一些可以優先開放的領域,先讓一些國家嘗到一些甜頭,我們選擇了農業開放,使得欠發達的東盟國家可以向中國出口它的産品。第二就是分步走,先易後難。順序是先談《貨物貿易協議》,再談《服務貿易協議》,再談《投資協議》。第三是漸進疊加的方式。開始談判協議時可能承諾的水準低一些,像《服務貿易協議》,可以兩年進行一次研討,然後再增加。第四,我們(中國)雖然把東盟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但是又分別對待。對東盟新老成員,我們實行的是兩個時間表。比如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零關稅,這是針對6個老成員而言,但是給新成員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3至5年過度期。第五,這是特別重要的,就是建自由貿易區不是唯一,不是只有市場開放,我們還有經濟合作,這樣能夠促進共同發展。這樣有別於歐盟的模式,也有別於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模式。”
張蘊嶺強調説,在中國-東盟自貿區談判過程中,中國和東盟也開展了全面的經濟合作,先後確立了農業等十大優先合作領域,進一步發展了大湄公河地區和泛北部灣地區等次區域合作,加強了相互的基礎設施建設,使中國與東盟國家接壤的省份和東盟國家,特別是東盟欠發達成員能夠共同發展,並深化合作。他説:“廣西、雲南,是直接和東盟國家接壤的,有很多可以進一步利用的,比如我剛才提到的大湄公河的合作,是在中國東盟合作整體框架下的,還有泛北部灣,就是要連接廣西,對內延伸到貴州、湖南,和其他的主要大通道連接起來,然後一直延伸到南寧、新加坡的經濟走廊建設,還有海上港口的連接網路,大旅遊區的建設,這都是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那麼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會更有利於這些進一步的深化。比如説,建了通道後,市場不開放,也是白搭。市場開放了後,沒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硬體支援和軟體支援,政策、法規各個方面限制很多也不行。所以説,自貿區的建設是有利地促進了中國東盟雙方能夠深化合作,同時前沿省份能夠充分利用自貿區,能夠打造更多的深層次的合作,使得前沿省份能夠共建這樣一個大的經濟區。”
張蘊嶺指出,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和東盟顯示出了它們的弱勢,那就是在世界分工鏈中處在低端,而且主要是變成了加工出口區,經濟的增長、出口的增長依賴外部需求的拉動。必須改變這一狀態,擴大內需,以應對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他説:“新的形勢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未來的末端加工和以出口拉動為主的這樣一種發展政策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所以我們通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今後的重點應該放到加強我們自身發展的能力上。比如我們通過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來改善經濟環境,來提高收入,提高我們的生産能力,很多産品是為我們這生産的,而不是光為外邊生産的,這樣一些調整是勢在必行的。”
張蘊嶺認為,自2001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以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是發展很快。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前,雙邊貿易都是呈兩位數增長,中國成為絕大多數東盟國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這説明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成效顯著。但他指出,儘管完成了所有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程卻剛剛開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説:“很多人都説,從1月1日開始,中國-東盟自貿區大市場建成。實際上,不是建成,而僅僅是開始。所有的談判完成了,我們(中國和東盟)從一個新的起點來建設這一市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不斷增添新的內容。一是還要逐步加大開放力度,特別在服務和投資領域。第二,要減少非關稅壁壘,克服一些障礙。”
張蘊嶺還指出,他最近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儘管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簽署了自貿區各項協議,但是雙方企業對自貿區優惠政策利用率還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幾,也就是説大部分企業沒有利用,原因之一是很多企業不了解具體規定,之二是有些規定比較麻煩,比如説原産地規定,這些具體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對此,張蘊嶺建議:“首先,從政府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法規,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過程當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第二,企業要提升自己利用自貿區的意識和能力,加強了解。我們調研當中發現企業主要問題是什麼,就是不了解。不了解就有兩個工作都要做,一個是政府要向企業提供這方面的資訊,要提供服務,企業本身也要了解怎麼來利用,怎樣以更低的成本方式來進入對方市場。所以應該發展與自貿區相連的服務機構和服務經濟,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我想中國東盟今後會建立一些合作的機構,雙方來改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