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由武義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武義縣委宣傳部、武義縣農業農村局、王宅區域發展聯盟和武義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2021年中國武義農民豐收節暨共同富裕新聞發佈會,在著名紅色農學家、新中國第一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的組織者和實踐家方悴農故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推廣基地——王宅鎮陶宅村舉行。
今年的武義農民豐收節以“豐收之歌,獻禮建黨100週年”為主題,在往年基礎上新增了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下魚塘摸魚、挑著擔子接力……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民運動會”,吸引了眾多村民遊客參與。
在活動現場,各種農用無人機、收割機等大小農具機械逐一演示展覽,展現了武義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成果。不僅如此,農學家方悴農的故事宣講、農耕文化展覽等活動也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開幕式上還舉辦了《方悴農傳》、《武義紅色六傑》贈書儀式、金融助力農業“雙強行動”授信儀式、“統一戰線、共富有我”捐贈儀式、王宅聯盟“六景、六宿、六味”授牌儀式、“慶豐收”徵文比賽頒獎儀式、武義十大最美田園頒獎儀式、第八批武義縣拔尖人才(農業)授牌儀式等活動。
豐收集市上,武義縣農業農村局開展“政策、科技、服務”三下鄉活動,熱心向群眾送政策、釋疑惑、解難題。同時,聯合多個部門開展食用農産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陶宅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通過展板的形式展示武義富民增收20招及相關案例,宣傳當地在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績。
現場還邀請了武義縣25家農業企業進行農特産品展銷,琳瑯滿目的農特産品擺滿貨架,展示了武義縣各類優質特色農産品取得的豐碩成果。匯集了武義各地的小吃美食,還有多位主播直播助農帶貨,讓群眾參與其中,共用豐收。
“從事農業生産,我一直滿懷信心,”從縣領導手裏捧回“武義縣級十大最美田園”榮譽的林建中頗有感慨。林建中是武義煊綠美麗牧場的主人,該牧場經過改造升級,如今已經擁有年出欄生豬規模1萬頭的能力。
林建中説,武義是紅色農學家方悴農的故里,農業發展基礎較好,縣裏也非常重視農副産業生産,接下來他也要在智慧農牧方面作出努力,加強安全管理,讓人們的餐桌更加豐富。
作為農業強縣,近年來,武義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以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為主線,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核心,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食用菌、蠶桑、蔬菜等富民産業,紮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有武義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今年,武義聚焦“和富美”,提出了“富民增收20招”,大力實施富民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實施農業“雙強行動”,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縣。中國有機茶産業發展示範縣、武陽春雨茶中國氣候生態優品、國家有機食品生産基地建設示範縣等榮譽先後落戶武義。上半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産值8.51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創近五年新高,排名位列金華全市第一,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3135元,同比增長率達18.7%,創五年新高,增速位列山區26縣(市)第一。全縣春糧面積5480畝,産量1226.3噸,糧食種植面積15.09萬畝。
瞭望君了解到,方悴農1913年出生於王宅鎮陶宅村,長期從事農學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中國農科院的創始人之一。抗日戰爭前,在浙江推廣雙季稻、純係稻,擴種冬季作物,對發展糧食生産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期間,在陜甘寧邊區創辦農業學校,為邊區培養了300多名農業建設人才。建國後,方悴農在華北農科所工作期間,組織和率領高層次的農業科技人員開展農業基點工作,有效地為農業生産服務,在全國起到了帶頭作用。
1957年調回北京,先後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栽培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院辦副主任。1970年任中國農林科學院科研生産組副組長、組長、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員。1983年後,被選為中國農學會四、五屆常務副會長,並兼任中國農民大學校長。
2013年9月14日,方悴農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歲。 方悴農十分關心家鄉農村建設,曾多次回武義步行鄉村考察,對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建設等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在得知武義一中遷建後,方悴農全家捐款50萬元為一中建設“悴農圖書館”,為發展家鄉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