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活動概況
中國鄉村振興創新論壇組委會赴全州縣考察甄選樣板
作者: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7 10:43:11責任編輯:

歲入金秋,大地豐收。9月14日-17日,中國鄉村振興創新論壇組委會常務副主任朱名紅率調研組一行到廣西桂林市全州縣開展鄉村振興考察調研,甄選鄉村振興示範縣、特色優勢産業産品和龍頭企業,為首屆中國鄉村創新論壇在廣西舉行做前期調研。

全州縣位於廣西東北部,是廣西的北大門,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的美譽,為全國100個商品糧生産基地縣之一,有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國家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縣等榮譽稱號。調研期間,朱名紅率考察調研組深入全州縣紹水鎮、安和鎮、才灣鎮、龍水鎮、全州工業園區考察、調研特色産業、優勢項目、歷史文化與鄉村振興實施情況。

小小菌菇撐起廣闊致富路

9月14日,朱名紅率鄉村振興宣教員、規劃和電子商務等人員從廣西南寧驅車到桂林市全州縣開展鄉村振興考察調研。剛到全州,調研組就去到位於紹水鎮的廣西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紹水鎮新軍生態家庭農場示範基地。全州縣新軍生態菌家庭農場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9月,公司佔地150畝,坐落于紹蘭村委方家自然村,總投資2500萬元,年産菌子3000噸,産值可達1800萬元。


(圖為調研組一行在全州縣聚瑞種植專業合作社考察菌菇種植情況)

據全州縣新軍生態家庭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軍介紹,近年來,紹水鎮通過建立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帶動附近群眾511戶發展食用菌生産,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2萬元,增收農民每人平均收入2000 元。同時,以勞務幫扶的形式,在用工條件上主動向困難群眾傾斜,輻射解決基地周邊村民就業問題, 形成了“産-供-加-銷貯”一條龍服務,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紅色土地綠色崛起産業強鎮

9月15日,朱名紅率調研組來到到全州紅色小鎮——安和鎮。該鎮以文塘村和大唐村為核心的區域是1934湘江戰役中最慘烈的戰場之一。1934年12月3日奉命斷後的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依照上級命令從灌陽縣向西突圍,在前往湘江鳳凰嘴渡口途中,與桂軍夏威部在文塘村後龍山發生激戰,紅34師3000多紅軍戰士喋血犧牲。在這紅色大地上,英勇紅軍以慘重代價換來了現在的平安和幸福。如今的紅色熱土崛起了綠色産業,以紅帶綠,開啟了新的長征,賡續著紅色基因。

位於文塘村的全州縣都龐芋香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大力發展傳統特色産業檳榔芋種植,帶動安和鎮種植香芋18550畝。此處香芋的品質甚超荔浦芋頭,其價值不錯,畝産值可9000元,總産值突破1.6億元。同時,該鎮還發展休閒農業觀光項目,通過農旅結合、紅旅結合等項目建設,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産業示範區。2019年以來,示範區遊客超過70萬人次,年旅遊收益達7000萬元。

鄉村公路兩側萬畝高標準農田在深秋的陽光下金燦燦的,述説著豐收的喜悅,期間較為突出的是綠黃禾苗稻田。調研組走進一看,綠黃禾苗下穀子紫色外皮,稻穗並不飽滿。據全州紫金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介紹,這些紫色水稻是紫金香稻,在安和鎮種植了800畝。“紫金香稻”屬於珍惜的紫米品種,在桂北盤瑤聚居的越城嶺山脈已經有超過600年的種植歷史,相傳明代更是貢米。“龍紫晶”品牌紫米由於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葉酸以及香軟Q彈的口感,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據了解,全縣範圍內的紫金稻種植面積已達4000畝,年産量1000余噸,解決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問題,同時還幫扶了近30戶的貧困戶脫貧。考察團表示,紫金稻是全州縣推進全國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建設、打造全州香米品牌而推廣的重點品種之一,企業要用好品牌優勢,加大加快推廣紫金稻種植項目,助力全縣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15日下午,調研組來到素有小九寨溝之稱的龍井村,考察調研該地的鄉村治理和鄉村文明與生活。在該村,一條小河源自地下泉,穿過岩洞,形成龍井譚,穿過龍井村,碧綠的河水,清澈見底,百米深的龍井譚可以見到水底的水草和魚蝦。小河兩岸家家建立起了小洋樓,村民們在自家門口或村口銷售手工製品和農産品。據了解,該村在大力發展高標準水稻和瓜果林業之餘,大力發展旅遊業,村裏有數十個農家樂和農家民宿、酒店,還有酒坊和土特産作坊。該村目前已被評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

考察團對安和鎮鄉村振興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朱名紅在調研中強調,安和鎮的發展需要做好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整合資源,有序發展,避免重復建設;要保護生態資源,在發展過程做好水的文章,發揮安和優質水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做大做強芋頭産業、紫金米産業,突出生態優勢延伸産業鏈;賡續紅色基因,做好紅色教育,開發紅色資源,以紅帶綠,推動紅色土地,實現綠色崛起;繼承發揚歷史文化,有效地保護開發古村古跡和民俗文化,加強鄉村治理,提升鄉村文明,讓鄉村更生態更宜居。

(圖為安和村龍井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示範村一隅)

毛竹山村迎來金鳳凰

9月16日上午,調研組來到全州縣才灣鎮進行調研。先後到桂林天湖旅遊開發公司、湘江戰役紀念館、南一村進行考察,重點調研了毛竹山村。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的第一天,就來到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考察鄉村振興情況,走進葡萄種植園,鼓勵大家堅持科技興農。總書記的話激勵著村民做大葡萄産業,推進鄉村振興。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遊客絡繹不絕,桂林天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也與才灣鎮簽署了鄉村振興協議。毛竹山村用原生態模式種植葡萄,樹下有行間生草,葡萄園裏養雞鴨,再加上統一的技術和管理,種出的葡萄有賣相、口感好、品質高。

葡萄種植作為才灣鎮毛竹山村的特色産業,全村種植面積共有320余畝,並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葡萄近3000畝。調研組一行深入葡萄園,察看葡萄長勢,詢問銷售收入,與種植戶和村支書交流溝通,鼓勵當地要不斷提升葡萄種植品質,打造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帶動更多農戶增收。朱名紅常務副主任強調村莊要按鄉村振興要求科學規劃,培育做強特色産業,保護生態,留住鄉愁,結合紅色旅遊、紅色教育,實施毛竹山、才灣鎮的鄉村振興戰略,並與桂林天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提出了規劃和發展建議。

小小金槐期望鑄就百億産業

結束才灣鎮的調研後,調研組來到全州縣工業集中區,調研該縣最具特色的金槐産業。調研組走進桂林原心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槐産業的種植基地、加工車間,充分了解金槐從種植、採摘到分揀、烘焙、包裝和加工成金槐月餅的每個環節。

據桂林原心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愛明介紹,金槐種植基地分佈在全州縣才灣、兩河、東山、白寶等多個鄉鎮,近3萬畝。“後續會將基地周邊近千畝的山地種上金槐,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蔣愛明説道。

(圖為中國鄉村振興創新論壇組委會常務副主任朱名紅在金槐基地調研)

金槐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槐米含有多種氨基酸,總含量高達4950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高達19.03%,是常見保健珍品銀杏仁的2.2倍。全州有著“中國金槐之鄉”的美譽,在全州有數千年的種植歷史,種植面積和産量佔全國80%以上,且品質在全國最好,産品銷往國內外各地,全州縣因此成立了“金槐辦”。截至2020年,全縣已種植金槐27萬畝,年産金槐1.6萬噸,産值達9.6億元,惠及全縣18個鄉鎮,273個村委,共73萬人,並帶動15000戶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目前,全州金槐以原材料銷售為主,金槐的年産值在10億左右。蔣愛明表示,公司研發的金槐茶比較受市場歡迎,也佔據較大的銷售比例,如進行深加工將大大提升金槐的産值。

調研組強調,全州縣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抓住金槐産業,大力發展這一特色産業,食藥同源,結合科學技術,加大研發,延長産業鏈條,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朱名紅常務副主任指出,全州縣要高度重視金槐這一特色産業,政策傾斜,組織跟進,做好規劃和産業延伸,打造金槐産業集群,融合康養文旅,食藥並進,打造成百億級産業。

 

禾花魚創新集體經濟新模式

9月17日,調研組前往全州縣龍水鎮安陂村的聚龍生態園進行調研,了解到龍水鎮通過與聚龍生態園聯合成立村級集體經濟村民合作聯社來發展稻田禾花魚養殖項目,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圖為聚龍生態園董事長唐勇彪正在打撈禾花魚)

聚龍生態園董事長唐勇彪介紹,生態園創新禾花魚養殖模式,全面調動起了農戶和村兩委的積極性。生態園制定生産標準,統一育苗,統一收購,由村委進行生産安排、品質監督和産品回購,然後生態園最終銷售。農戶得了價格,村委也有了集體收益,企業有了品牌、品質。

據了解,聚龍生態園禾花魚養殖基地核心區從60畝擴大到了200畝,輻射區達500畝以上,年出産1.5萬斤鮮活禾花魚、2千斤幹禾花魚。聚龍生態園創新養殖模式,激發全鎮各村委與其開展合作,目前已有4萬餘畝稻田養殖了禾花魚,大大地推動該鎮鄉村振興的發展。

全州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專家告訴記者,禾花魚為長時期稻田放養馴化選育品種,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禾花魚是生長在稻田裏的一種生態魚。廣西全州縣歷來就有有養殖禾花魚的傳統,當地群眾在田裏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提高稻田利用率。

全州禾花魚的養殖在漢代就已有記載。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桂林府裏品嘗到鮮美可口的全州禾花魚,遂一道聖旨命廣西每年要把全州禾花魚貢至清廷。全州禾花魚因此成為清代貢品,譽滿京城。而今,禾花魚將成為全州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圖/文 吳曉嫻 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