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註冊  |  站點導航定制
 

廣東省中山市:全民參與社會治理模式

發佈時間: 2016-01-19 15:20:12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是全民參與社會治理“五字”模式的實踐和理論存在內在邏輯。“五字”模式第一是堅持從問題入手,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和動機,分類動員促政府各級部門、各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市民群眾等各社會主體“齊”參與。第二是從群眾的切身利益入手,打好“民生牌”和“民心牌”,以民生建設激發活力,以身邊典型激發活力,以重獎舉報激發活力,促全民“願”參與。第三是暢通全民通過社會組織參與的渠道,暢通全民通過基層單位參與的渠道,促全民“能”參與。第四是運用項目化方式推進社會治理,為全民參與提供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載體,促全民“真”參與。第五是規劃先行,健全機制,強化統籌、考核和經費保障,促全民“常”參與。

圖説:全民創文行動中,文明志願服務覆蓋城鄉

中山全民參與社會治理的“五字”模式,之所以能夠將群眾“組織起來”,讓市民“活躍起來”,使政群“互動起來”,促地方“發展起來”,走出了一條既有經濟發展、又有社會進步的新路子,其根本原因在於,“五字”模式在理論上符合黨的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符合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邏輯。全民參與社會治理“五字”做法的核心是健全“黨政主導、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體系,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搭建不同群體共同利益的實現平臺,鼓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公共事務管理中來。全民“齊”參與解決參與的“全民性廣度”,即主體問題;全民“願”參與解決 “為什麼參與”,即動力問題;全民“能”參與解決“怎麼樣參與”,即路徑問題;全民“真”參與解決參與的“什麼樣程度”,即程度問題;全民“常”參與解決參與“能否常態化”,即機制問題。

四是從全民參與社會治理理論探索到指導實踐。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在“五字”模式研究基礎上,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動全民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全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目標和原則,制訂了全民參與的一系列常態化機制,健全全民參與的組織化機制,提出打造全民參與系列品牌集群的部署,並在今年開展了項目化推進工作。為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雙向促進,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市委市政府和中央編譯局合作共建中國社會創新(中山)基地。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核心平臺和全民參與社會治理行動的總部基地。基地聯合中央編譯局等國內社會建設高端資源,設立博士後研究基地和社會創新項目研發中心,聯動市級社會創新觀察項目,對中山基地社會治理的經驗進行理論指導和提升。上周,剛舉辦了基地正式啟用儀式,特邀了國內60多個專家和城市嘉賓召開中國社會治理創新峰會,並確定了“全民創食安”,“全民創平安出租屋”等10個共建項目,並建立專家點對點優化扶持機制。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