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
發佈時間: 2014-09-25 11:05:0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著力優化産業空間佈局,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把壯大生態産業推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市創建的主題主線
認真落實《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生産力發展佈局,統籌謀劃人口分佈、産業佈局、城鎮化格局和國土利用,以優良港灣開發為依託,以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紐帶,以各類開發園區為平臺,突出點線結合,積極構築“一核、兩翼、三帶”的發展空間佈局,將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貫穿到生態市創建的全過程。
1、持續優化産業空間佈局。按照“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水凈”的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空間佈局集約化,不斷優化生産力佈局。經過多年發展,福州基本形成了電子資訊、機械製造、紡織服裝化纖、輕工食品、冶金建材等五大産業共同支撐,石油化工、新材料與能源、生物醫藥加快發展的産業格局;中心城區形成馬尾高新技術産業、長安先進製造業、晉安高新技術産業、海西高新技術産業、青口汽車産業、福州西部創意創新産業、荊溪先進製造業等七個産業集聚區;“兩翼三帶”形成江陰灣臨港産業、福清電子資訊産業、松下港糧油食品加工製造産業、玉田紡織物流産業、長樂空港高新技術産業、海西高新技術産業、青口汽車産業、馬尾-長安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産業、羅源灣能源原材料産業等九大産業基地,2013年,南北兩翼工業産值比例已達53.8%。
2、嚴格規範園區建設管理。為推動生産空間有效集聚,2010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四城區工業企業優化佈局提升改造的若干意見》,採取“搬遷一批、關閉一批、保留一批”的方式,推進四城區工業企業的佈局改造提升。近年來,市區共有250多家工業企業實現了異地搬遷和騰籠換鳥發展,東南電化、耀隆化工、青島啤酒等一批重點工業企業以搬遷為契機,向“兩翼”聚集並提升壯大,在為城市發展騰出綠色空間,為市民營造天藍水清的宜居環境同時,實現了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為規範園區建設與管理,福州加快推進工業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7座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處理量為132500噸/日,實際處理能力達到60400噸/日,江陰工業區內已有16家企業全部採用集中供熱;加強工業園區環境管理,“十二五”以來,強制關閉了29家年産1萬噸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造紙廠,淘汰落後生産産能13萬噸,基本完成全市1萬噸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造紙廠落後産能的淘汰工作,淘汰關閉了8家年加工皮革10萬標張以下的製革企業。
3、大力發展迴圈低碳經濟。為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福州制定了“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迴圈經濟發展方針,形成市場導向、政府推動、企業行動、公眾參與的節能和迴圈經濟工作聯動格局,充分發揮省會中心城市在節能和迴圈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節能和迴圈經濟發展的運作模式,資源與産品的迴圈利用和廢物資源化水準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了30家迴圈經濟示範企業,實施了239個節能和迴圈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對全市206 家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對3家企業實施指導性清潔生産審核,積極探索企業、園區(行業)和社會三個層面的迴圈發展新路子,全市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至0.57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79%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利用率達到99.4%。
4、全面落實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市政府每年制定節能工作方案,公佈淘汰落後産能企業名單,開展企業節能評估,市財政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對淘汰落後産能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全市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得到有效遏制,造紙、皮革等落後産能逐年下降,絕大部分小造紙、小皮革企業已經淘汰。嚴格落實減排責任目標。制定年度減排工作方案,明確減排目標和項目,大力實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政策減排,對減排工作完成情況實行“一票否決”;“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0億元,完成60個重點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15個工業污水深度治理項目、39個畜禽養殖場全過程治理項目,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比“十二五”初期減排 6.4 %、7 %、10.9 %、12.7 %,均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減排任務。
5、著力構建生態環保産業體系。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充分利用福州優良的農業發展基礎和交通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高科技農業、精品農業、休閒旅遊農業、無公害農業,建設福州市農産品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發展榕臺農業合作,加大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力度,積極打造“一圈、兩中心、三帶、八産業”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種休閒農場143家,建成1個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縣,分別建成國家級、省級、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3家、21家和15家,獲得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定的有121家、産品認證88家(共128個産品),綠色食品認證46家(共118個産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05萬畝,推廣稻草還田33萬畝,有力促進了綠色型農業的發展。加速工業轉型升級。積極開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倍增發展專項行動,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技術等七項重點産業,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推動産業發展,2013年市屬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已達174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3家。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依託優越的山水自然資源、溫泉資源和閩都歷史文化優勢,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建成源脈溫泉、青雲山禦溫泉、貴安溫泉旅遊度假區、黃楮林溫泉、大明谷溫泉城、龍泉山莊等一批溫泉旅遊項目,並榮獲“中國溫泉之都”稱號;三坊七巷、船政文化、鼓山、于山、天門山、天生農莊等6家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全市國家4A級旅遊景區達9家,居全省首位,長樂市、永泰縣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縣(市),永泰縣、連江縣成功創建“中國溫泉之鄉”。提升商貿服務業水準。倉山萬達、臺江萬達、蘇寧廣場、五四北泰禾城市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陸續開業,東二環泰禾廣場、萬寶地下商場、紅星國際以及南通板塊等一系列綜合體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加快電子商務基地建設,全市形成海峽電子商務産業基地、中央第5街臺江電子商務基地、倉山區福建運通電子商務基地等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