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
發佈時間: 2014-09-25 11:05:07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八)創新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提高公民生態道德素質,把弘揚低碳理念踐行低碳生活作為生態市創建的客觀要求
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高效的生態保護制度體系,用制度推進生態建設、規範生態保護行為、落實生態保護目標;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宣傳普及,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家庭社區行動,在全社會倡導勤儉節約的低碳生活,實現勤儉節約傳統美德與低碳生活現代追求相結合,形成生態文明社會新風尚。
1、健全政府績效考核機制。福州堅持把生態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和領導幹部創新管理考核範疇,既考核地方政府的GDP增長速度,又考核生態環境品質;如根據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在全省率先建立體現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考核機制,對農産品主産區的閩清縣和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永泰縣重點考核其生態環境保護指標,弱化GDP指標考核,以提高其生態保護的積極性。通過建立健全科學的考評機制,促使各級政府在工作中自覺樹立良好的政績觀,根據當地資源稟賦選擇符合當地國土空間開發規劃要求的産業發展模式,形成科學的決策導向,做到既致富當代,又造福後代,既注重當前發展,更注重永續發展。
2、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推進生態保護工作過程中,福州市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強調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一方面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資金補助、對口支援、産業轉移、共建園區、人才培養等方式實施生態補償,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對破壞生態環境的單位和地方,實行賠償懲罰,不斷強化生態有價的理念,逐步形成“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生態保護機制。比如,為保護閩江、敖江、龍江流域生態環境,市政府每年出資8000萬元補償上游地區,每年出資1100萬元對敖江塘坂水源地周邊5個鄉鎮實施水資源保護補償,同時承擔塘坂水源地周邊各鄉鎮環保設施建設、運作和維護費用;為鼓勵各地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市財政制定了“以獎促治”政策,對永泰和閩清縣的各鄉鎮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市財政分別給予工程投資總額80%的資金補助,對其他各縣(市)區給予40%的資金補助;2012年,福州制定了對口協作政策,經濟較發達的沿海縣(市)區從資金、人才等方面積極支援山區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3、著力培育群眾生態文明素養。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積極培育群眾生態知識、生態倫理、生態情感和生態行為。如在春節期間倡導“文明過年”,在清明節倡導“文明祭掃”、在拗九節倡導“孝老愛親”,在端午節、中秋節倡導“和諧文化”,在全球性的“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 “生物多樣性日”等紀念日倡導全社會節約資源能源、低碳出行和綠色消費,在七夕節倡導“部裏親情”,舉辦“有福之州、書香滿城”主題活動,旨在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習俗,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社會、深入家庭、深入人心,培育公眾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在情感,提高群眾愛鄉愛土情感,增強市民對生態福州建設的認同感、參與感和自豪感。
4、倡導綠色低碳環保出行方式。為有效減少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緩解交通壓力、方便群眾出行,福州積極推行便民自行車試點工作,打造15分鐘低碳生活圈,為居民提供免費、便捷、綠色的出行方式。目前,市區已建立50.5公里慢行步道,設置了150個自行車站點,投放5000輛自行車供市民出行,使用便民自行車出行人數已突破百萬人次,採取步行、自行車、電動車出行比例超過60%,低碳環保出行方式愈來愈受到群眾的青睞、支援和參與。
5、倡導節約資源環境友好消費模式。深入推進“告別陋習、走向文明”、“做文明市民,建設美好家園”等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增強市民生態保護與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多角度揭示奢侈性、浪費性觀念的危害性,大力宣揚生態消費的重要性,引導人們自覺樹立以“綠色、自然、和諧、健康”為宗旨的生態消費觀念;深入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活動,積極推進綠色消費,大力倡導綠色文明,讓勤儉節約、生態消費成為全社會的一種習慣、一種時尚;大力培植綠色産業,引導企業生産更多物美價廉的生態消費品,為推廣普及生態消費提供現實保障,從而不斷減少人們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和浪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生態市建設的工作展望
福州持續推進生態市創建工作,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人與自然關係更加和諧。對照省級生態市考核標準要求,雖然我市各項指標已基本達標,但我們深知,深化生態市創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生態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後,福州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省第九次黨代會、市第十次黨代會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將以省級生態市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推進國家生態市創建力度,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使生態市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繼續走在前列。
(一)進一步完善生態産業體系
發展生態經濟是生態市建設的中心任務,也是應對當前經濟發展挑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破解資源能源瓶頸制約的重要舉措。福州將以打造福州新區、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洋強市為契機,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政府決策生態化、經濟發展生態化和環境資源生態化的客觀要求,加快構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為特徵的生態經濟體系和生態産業體系,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企業清潔生産審核,加快培育迴圈經濟示範園區,加快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努力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二)進一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福州秉持以人為本,堅持生態優先,把提供優良的生態産品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範疇,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突出抓好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加強環境污染防治,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更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環保需求。深化“一核兩翼雙引擎,一軸一帶多廊道”的景觀生態安全格局,進一步加強南北兩側森林生態系統、閩江流域生態軸、濱海生態帶、敖江、龍江和大樟溪三條水系廊道建設。積極推進“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為主要內容的“四綠”工程建設,提升福州“綠城、水城、花城”建設品質內涵。加大實施“清潔水源、清潔空氣、清潔田園”三大行動,統籌推進核心城區、閩江口金三角圈等重點區域,閩江、敖江、龍江及其支流等重點流域,紡織、印染、建陶、石板材等重點行業,火電、鋼鐵、畜禽養殖等重點污染因子的污染防治,著力構建科學的污染綜合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形成比較齊全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和重大生態災害的防控體系。切實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創新執法模式,嚴格規範環境管理,確保生態環境安全。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通過實施以治促調、有保有壓,為産業轉型升級騰出能耗指標、騰出環境容量。
(三)進一步弘揚閩都生態文化
傳承歷史文化對傳遞城市人文精神、保持城市特色、凝聚百姓人心至關重要,福州將持續深化閩都文化與生態市建設的有機結合,把弘揚閩都生態文化作為生態市建設的重要分支系統,將生態文明理念移植到社會主流價值觀之中,提升全體公民的生態文明理念,引導人民群眾自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自覺踐行綠色消費、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養成健康、文明、綠色的生活習慣。結合“文明城市,持續文明”活動,利用各類節日廣泛開展生態文明理念宣傳普及活動,讓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四)進一步健全生態制度體系
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管控紅線,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加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完善生態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探索開展大樟溪北水南調水權交易試點,推進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交易試點。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複製度。健全生態市建設績效評價考核體系,不斷完善符合生態市建設實際、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水準的政府績效評價和幹部考核體系。加大環境資訊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環境輿情動態監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贏得社會各界的理解和信任。
(五)進一步深化生態市創建
生態創建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抓手,福州將認真按照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深化國家生態市建設,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先試工作。持續推動永泰縣、晉安區、馬尾區、福清市、長樂市進一步提升生態建設水準,力爭早日獲得國家生態縣(市)區命名;推進閩侯縣、連江縣、鼓樓區早日通過國家級生態縣(區)建設技術評估;推動羅源縣、閩清縣、倉山區加快省級生態縣(區)創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