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煙喝酒不愛吃水果,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不利健康,不利養顏,還可能對腸道産生直接的傷害乃至發生癌變!更重要的是,4成以上的結直腸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極其容易延誤治療。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張北平主任醫師提醒,45歲以上人群最好儘早做一次腸鏡檢查,對結直腸癌風險進行篩查,有相關疾病家族史的朋友更不要大意。

28歲的蔡女士最近看到報紙上説45歲以上的人群應儘早做一次腸鏡檢查以防有腸癌發生,想到父母平日偶爾有點便血,雖無其他不適,但也想趁這個機會來做個腸鏡體檢。於是,蔡女士帶父母來到醫院。

這一查,結果令人痛心。蔡女士父親先做完檢查,護士告知蔡女士,她父親被發現是進展期的腸癌。蔡女士心情猶如晴天霹靂,當護士推檢查結束的母親出來時,蔡女士幾乎是含著眼淚問,沒事吧?護士只能艱難地如實告知她,媽媽也是腸癌。

蔡女士不禁疑惑,父母平時並無明顯的不舒服,只是偶爾有輕微的便血,怎麼就突然進展到了腸癌。檢查醫生解釋,原來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甚至部分進展期的結直腸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不具有特異性,如便秘、腹瀉、腹痛、便血等。因此及早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十分重要。

此時,蔡女士非常沮喪,後悔沒有早點帶父母去檢查。

八大高危因素人群應儘早篩查

WHO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結直腸癌的新發病率居所有腫瘤新發病的第三位,新增發病人數大約為52.1萬。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均表明,結直腸癌篩查和早診早治能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因此早篩早診至關重要。醫生提醒,以下八大高危因素所涉人群,需要儘早進行篩查。

1.一級親屬中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員。結直腸癌具有遺傳傾向,直系親屬中有2人以上,或一個50歲以下患結直腸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的家係成員、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係成員的每人平均屬於高危人群。

2.生活在結直腸癌高發區、年齡超過40歲者。

3.結直腸癌或息肉切除術後患者。

4.反覆黑便、排便習慣改變,或者便潛血試驗陽性而上消化道檢查沒有發現問題的人群,慢性腹瀉或長期便秘的人群。

5.潰瘍性結腸炎病程超過10年者。病程超過10年,病情反覆發作,炎症反應損害腸道黏膜,增加結直腸癌患病的風險。

6.符合以下任意兩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喜食高蛋白高脂肪紅肉食品、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者等。

7.長期煙酒不離的人。吸煙過程産生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致腸道細胞發生基因改變,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飲酒則容易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8.不愛吃水果蔬菜的人。吃水果蔬菜有助於保持腸道健康,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病。

結直腸癌篩查有哪些手段?

張北平介紹,結直腸癌篩查手段首先是糞便潛血試驗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腫瘤表面若有糜爛出血,即使是少量,在糞便中也能檢測出來。這項篩查操作簡單方便,價格適中,但無特異性,只能作為大腸癌診斷的輔助檢查。

其次是糞便基因檢測。檢測糞便中可能跟癌前病變或癌症有關的DNA變化,能有效篩查出早期大腸癌,並且只需要採集糞便標本。這項篩查無須限制飲食,且屬於無創操作,但價格較貴。

三是血漿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這是大腸癌早期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特異性分子標誌物檢查,只要抽血就能檢測,比較方便,但陰性也不代表萬事大吉,還需要結合多項檢查評估。

四是結腸鏡。醫師可以通過顯示屏直接觀察結直腸黏膜細微的改變,能儘早發現可疑病灶,進行活檢,進而完成病理學診斷和病變確診。結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是目前發現腸道腫瘤及癌前病變的金標準,也是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CT虛擬結腸鏡、CT、MRI、PET-CT等影像學檢查都是有效的篩查手段。

日常保護腸道注意四細節

1.調整飲食習慣:

適當多吃粗糧、水果、蔬菜(小白菜、西蘭花、卷心菜、花菜、綠葉甘藍等十字花科類蔬菜),減少肉食、避免高脂飲食,尤其少吃豬、牛、羊等紅肉及加工肉製品(火腿、香腸、鹹肉、熱狗以及肉類罐頭等)。

2.戒煙限酒:

長期吸煙和大量飲酒是結直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

3.規律運動控制體重:

肥胖是結直腸癌發病的潛在高危因素,而運動和控制體重則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其發病風險。

4.積極篩查,及時切除腸息肉:

年齡在40歲以上人群,特別是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都應定期至醫院行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腺瘤性息肉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疾病,發現腸息肉應及時切除,降低結直腸癌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