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為推進天津實現“雙碳”目標,近日,天津國資研究院特約專家們從自身研究領域出發獻智獻策,加快美麗天津建設。

做好碳中和“加減法”發展新興産業

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天津國資研究院行業研究總監李嫄春認為,碳中和是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減法即通過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加法則是增加碳吸收,包括生態碳匯等。因此,減少碳排放相關的新能源、智慧製造、碳交易,以及增加碳吸收相關的森林碳匯等新興産業有望迎來黃金髮展期。

李嫄春表示,未來,天津應進一步發揮光伏産業優勢,拓展儲能、“光伏+建築”,“光伏+5G”,“光伏+交通”,“風光儲”一體化等領域;加大智慧製造産業扶持培育力度,助力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效率提升;探索延伸新能源車相關産業鏈;挖掘碳交易、生態碳匯等領域的發展潛力,在推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的同時,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加強碳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天津國資研究院特約專家朱承亮認為,我國亟待加強碳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近年來,天津市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節能減排産業和技術,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給天津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朱承亮表示,天津市應堅持創新引領,著力培育國家實驗室等碳減排戰略科技力量,制定碳減排技術攻關清單,加大碳減排科技人才引進和儲備;持續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擴大鋰離子電池産業優勢,加快氫能産業佈局。同時,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對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擴大綠色空間和生態産品供給,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全方面深層次協同京冀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工作。

探索綠色+轉型金融體系向低碳社會平穩轉型

中國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併發展了種類齊全的綠色金融體系,但傳統高耗能行業的轉型過渡仍存在較大資金缺口。倡導發展綠色+轉型金融,將有助推動國民經濟向低碳社會更加平穩過渡,亦能有效地降低金融風險。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天津國資研究院特約專家萬志宏在《大力發展綠色和轉型金融,助力天津實現“雙碳”目標》一文中指出,天津具有發展綠色+轉型金融的良好基礎,但目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支援手段難以惠及,迫切需要運用轉型金融思路與工具,對黑色金屬冶煉的相關産業(鋼、生鐵、鐵合金、鑄鐵)、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等企業的節能減排改造和技術升級,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援。

萬志宏表示,在天津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持續推進綠色發展,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轉型金融對相關産業和企業的支援作用,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長效發展機制,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領域,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