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張女士是一名雜貨店收銀員,5年前開始出現反覆出冷汗、手抖、突然暈倒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頻率最高時每天可以發生2~3次。剛開始張女士以為只是身子弱,過於勞累等導致,多次到社區醫院就診,被告知此為低血糖症狀,血糖經常低至1.0左右,但為何總是低血糖,卻沒有進一步查具體原因。直到1年前,低血糖情況更加嚴重,張女士才下定決心查出病因,最終查出罪魁禍首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頻繁低血糖

忍了四五年才查因

張女士本來病痛就多,有十多年的高血壓病史,做過甲狀腺切除術,經常跑醫院,因為腎結石做過好幾次手術,但也未能明確低血糖的原因。所以只能在發生低血糖時讓家人照顧,大多數時候吃點東西補充能量即可恢復如常,嚴重時到就近醫院輸注葡萄糖,就這樣忍著持續了4年。

直至1年前,低血糖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才與家人下決心要進行全面檢查。到醫院行腹部CT發現胰腺頸部及胃壁上有數個結節灶,考慮神經內分泌腫瘤。檢查結果顯示,胰島素瘤的可能性最大。此次也是由於低血糖發作,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收住院治療。經過進一步完善全身系統檢查,最後明確,患者腹腔內居然有多達四處存在大小不等可見的腫瘤,分別位於胃底、胃體、胃小彎及胰腺頸部,最大的不到2.5釐米,最小只有花生米大小!正是這些繁星散落般隱匿的腫瘤,導致了張女士頻繁出現危險的低血糖反應!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楊景哥介紹,由於腫瘤數量多,位置分散,部位隱匿,在經過細緻的規劃和討論後,楊景哥主任團隊在張女士的腹部開了幾個鑰匙大小的孔,利用腹腔鏡的清晰與放大效應,將4個病灶找到並完整切除,同時,將胰體尾部與胃做了雙層內翻式包埋吻合,避免了胰腺體尾部切除,保存了胰腺的正常功能,杜絕了日後糖尿病的出現,顯著提升患者生存品質。

出院後三個月返院復查,張女士再沒有發生低血糖的情況。

胰島素瘤誘發低血糖

微創手術根治效果佳

據介紹,神經內分泌腫瘤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能分泌多種激素,可引發相應的臨床症狀,如胃泌素瘤常引起胃酸增多,可以導致嚴重的潰瘍體質、患者常感腹痛、腹瀉等,生長抑素瘤引起生長抑素分泌異常,引起腹痛、黃疸、腹瀉。

楊景哥指出,張女士屬於胰島素瘤,一種大量分泌胰島素的交界性腫瘤,可來源於胰腺,也可來源於胰腺外器官組織,臨床表現與腫瘤細胞不適當分泌胰島素相關,主要表現為低血糖症狀,是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常見的原因。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8以上,血糖低於2.8即可診斷為低血糖發作,可引起嚴重的代謝紊亂,嚴重者甚可危及生命,低血糖持續發生導致大腦及心臟等重要臟器能量不足,出現功能衰竭。

手術是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楊景哥介紹,胰島素瘤多為單發、良性腫瘤,且多數體積<2cm,腹腔鏡手術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陳法智、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