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這對人口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重要標準是實現人口現代化。所謂人口現代化,是指人口的數量、品質和結構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程度日益提高的過程。隨著我國人口再生産模式的轉變,有四個問題需要予以重點關注:

人口老齡化問題

“十四五”時期,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這既説明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也表明我們應對的決心。

隨著人口發展形勢的變化,我們相繼推出了“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但應該看到,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依然沒有快速提升。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與生育率偏低相對應的,就是人口老齡化問題。西方國家大多是在進入發達階段後才出現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卻是在經濟尚不發達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即所謂的“未富先老”。這無疑會給建立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挑戰與難度。

近年來的一系列調查和研究披露,雖然國家積極倡導養老服務,推出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各種選擇,但現實中養老問題仍面臨不少瓶頸。

新形勢下,有必要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援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生態環境共生協調問題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環境與區域人口的共生協調,是實現人口現代化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口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口數量的增長應當符合人口生態規律,即根據人口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模型來測算區域人口規模與發展規劃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不是機械強調絕對意義上的環境保護,而是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原則,強調人與自然的動態平衡關係,變革過往不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提倡綠色、開放、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由此,既兼顧人類自身發展所需與自然客觀供給,又能實現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人口素質現代化問題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人口素質現代化在經濟、社會、制度現代化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正前所未有地顯現出來。沒有具有現代化素質的人口,就很難有現代化的國家。人口素質現代化既是人口現代化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

但坦率地講,相比其他領域的現代化,人口素質現代化絕非短時間內就能實現的,而需要長期投入與精心培育。為此,有必要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提高人口綜合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等,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尤其是,要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品質,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發揮線上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人口結構現代化問題

其中的一個重點是人口性別結構現代化,這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應該看到,性別結構失衡會直接影響人口再生産。如果嚴重失衡,甚至會使民族和國家的生存發展遭遇危機。實現人口性別現代化,重要的是實現兩性在數量、素質和結構上的均衡。

男女平等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婦女社會地位顯著提高,“半邊天”作用日益彰顯。在國際上,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已成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目標。

在保障婦女權益上升為國家意志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提高女性參與國家和經濟文化社會事務管理水準,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婦女權益、靠發展改善婦女民生,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婦女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賈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