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京畿重鎮”的天津市寶坻區,歷史悠久,總面積15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萬,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自古商賈雲集。如今,作為京津“雙城記”的前沿陣地和京唐秦發展軸上的節點地區,寶坻扮演著重要角色。

寶坻區水綠交融,有著“北國江南”的美譽,是天津優質稻穀的主産基地,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盡顯寶坻生態優勢和城區魅力。

歷史涵養了寶坻人清澈、雋永、智慧、包容的人文精神。袁黃的《勸農書》對中國北方農業影響深遠,《了凡四訓》被譽為中國第一善書。評劇、京東大鼓、相聲等文化藝術一直是“人文寶坻”的文化名片。

自列入全國試點以來,寶坻區挖掘潛力優勢,遵循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53”的目標定位,提出學思想聚民心、講政策贏民心、興文化潤民心、傳美德暖民心、樹新風育民心的“五心”實踐理念,全力推動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廣大群眾煥發出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寶坻也在水韻、綠意、稻香、藍天中展開一幅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生動畫卷。

截至目前,寶坻區全域完成所站建設任務,成立志願服務隊近1000支,其中特色志願服務隊40支,註冊志願者13.46萬人,每月開展活動800余次,志願服務指數長期位居全市第一。另有善行公益志願服務社、勝行大學生志願團隊、藍天救援志願服務隊及“一滴水”“圓夢”“北極星”“寶坻一家親”等30余支愛心公益志願隊,社會志願服務組織蓬勃發展,共同匯聚成文明實踐的志願服務大軍,寶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這批隊伍有效開展志願服務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學思想  聚民心

寶坻區不斷提升群眾動員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

“理響寶地”——黨的理論飛進萬戶千家。由區委宣傳部、區委黨校牽頭,整合區、街鎮、村(居)資源,“網羅”區內外理論專家、高校學者、退休老幹部等,成立“理論政策宣講志願服務支隊”,重點組織建立“百姓名嘴”“文藝輕騎兵”“播種機”等宣講小分隊,形成專家學者講理論、領導幹部講政策、基層群眾講故事、文藝骨幹傳精神的理論宣講格局。各具特色的宣講小分隊行走活躍在稻田壟上、房檐槐下、桃花源堤、荷塘蟹池等“百姓講堂”,把深邃的道理融化在日常的生活中,把文明實踐中心建成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同時,“理響寶地”還帶動了寶平景苑社區實踐站“四史教育館”、爾王莊鎮馮家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史館”、八門城鎮東走線窩村文明實踐站“村史館”等一批宣講陣地的建設。

                                “理想寶地”理論宣講走進鈺華街道安家橋村

“新時代文明播報”——鄉村大喇叭顯神威。疫情以來,寶坻區第一時間開通了“新時代文明播報”鄉村“大廣播”,全國最美奮鬥者、天津好人、感動寶坻人物、心理諮詢師等志願者相繼承擔播報任務。大喇叭以傳統有力的電波,將黨的聲音、政府號令、疫情防控動態,高效、便捷地送抵基層、送達群眾,實現全區757個實踐站空中播報全覆蓋,成為疫情防控宣傳的“最強音”。“新時代文明播報”還吸納中小學生、模範老黨員、好婆媳、德高望眾的鄉賢等走進直播間,他們用童聲、白話、土話喚醒千家萬戶,講述風雨同舟、勠力同心、守望相助的抗疫暖心故事,講述他們對新時代新理念新生活的感悟。如今,參加“新時代文明播報”,已是當地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時尚體驗。

家校共建——培育新人手拉手。通過吸納駐區高校大學生志願者,以鄉村學校少年宮、“快樂營地”“五愛教育陣地”為園地,共築培育時代新人的精神家園。精心設計了一批“我是一名宣講員”“我與祖國共奮進”“我的家風家訓”“田奶奶上課啦”“節日課堂”等品牌課程,通過“小手拉大手”引導孩子、家長同參與、同成長。組織美育勞動體驗,將知識、能力培養和美育德育融入文明實踐。與駐區高校攜手共建,探索建立“志願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踐基地”合作模式,以“大手牽小手”方式,開設“四點半課堂”“漫畫塗鴉”“智慧遊戲”“趣味體育”等特色公益課堂。共建活動不僅為大學生志願者提供了文明實踐的舞臺,也讓他們在志願服務中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價值歸屬。同樣,在小學生心中也種下了“要像大哥哥姐姐一樣”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心願。

講政策  贏民心

全面小康、全面脫貧攻堅,攻堅之年也是文明實踐大顯身手之時。寶坻區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指導作用,注重提升服務能力,助力實現全面小康。

“環境好了幸福感就強了。”寶坻區結合創建國家衛生區和天津市文明城區之勢,組織志願者針對環境“六亂”現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評選“美麗庭院”“文明家庭”“好鄰居”等,激發蘊藏于群眾中的志願服務活力。圍繞垃圾分類投放、停車秩序規範、消防通道暢通、公共設施健全等,組織志願服務隊,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提升群眾文明素養,提振群眾精氣神。群眾自發組織起衛生掃除、環境監督、垃圾分類等志願服務隊。他們由旁觀到理解,由理解到參與共建共治。鄉村環境變了,村莊變得凈、綠、美;鄉村旅遊火了,老百姓腰包鼓了;長效治理有招了,人居環境改善了。老百姓由衷“點讚”,深情感慨:“環境好了,幸福感就強了!”“好日子是幹出來的,不是等、靠、要來的。”

黨的政策照亮致富之路。寶坻區將服務轄區産業發展、助力雙戰雙贏,細化為100個文明實踐精品服務項目,通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路服務平臺發佈,同時積極點選引入市級志願服務線上平臺優質資源項目,成功實現理論政策宣講、科普講座、防詐知識普及、農民工權益保護、新農學堂等10余項志願服務項目資源的共用、下沉。群眾在家門口、田間地頭就能聽到最專業的政策講解,掌握最新的惠民政策,享受最實用的農科服務現場指導,明確致富方向。黨的富農政策帶來了新變化。黃莊鎮小辛碼頭村,潮白水闊,稻浪金黃,魚蟹肥美,荷塘映日,生態宜人,村集體收入與日俱增,農家樂也是越辦越火;方家莊鎮小杜莊村,開闢了共用菜園,農戶自己種菜,全村村民共用;八門城、大鐘莊、新開口等鎮,以農村合作社經營促進農民雙豐收。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宣傳活動

完善平戰結合的志願服務機制。寶坻抗疫關鍵階段,開通了24小時公益心理諮詢熱線,傾聽群眾心聲,服務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家屬和心理障礙群體,送去心靈撫慰,緩解恐懼焦慮情緒,向群眾宣傳講解中央、市委和區委決策部署,引導群眾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樹立“你的健康就是家人健康”的理念。熱線以專業化的心理開導,累計接聽電話諮詢590人次。為許多家庭紓困解壓,增強抗疫信心,走出心理困境。“救助熱線”為公眾戴上了踏實安全的“心靈口罩”,不僅是具有寶坻特色的志願服務項目,也探索建立起平戰結合的心理諮詢志願服務機制。

興文化  潤民心

發揮“文寶坻”優勢,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的要求,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傳承優秀文化共建精神家園。袁了凡曾是明代寶坻著名知縣,其善德思想集中體現在《了凡四訓》中,是傳統歷史文化優秀遺産,他倡導的“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救人危急”“耕讀傳家”“敬重尊長”等傳統美德,早已深深融入寶坻人的血脈,成為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由區文明辦、區婦聯等部門聯合主辦的“家風村風大家談”主題活動已持續開展數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拓展其主題內涵,豐富道德實踐,擦亮志願品牌。《袁黃勸農》《説書講古唱袁黃》等評劇、京東大鼓作品在城鄉廣為傳唱。寶坻區還將歷史元素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載體建設,開發了凡文化旅遊村,建設了凡紀念館、水稻文化園、了凡廣場、袁公井、感恩亭、善德文化長廊等,把這些承載家鄉歷史文化的公共設施,建成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圖書漂流”活動走進八門城鎮

廣闊舞臺鍛造過硬文藝隊伍。積極發揮文聯和文化館作用,開展文藝下鄉走訪基層活動,組織文藝工作志願者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創作評劇《袁黃買藥》、歌曲《芬芳》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推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精品力作,豐富群眾生活,繁榮地方文化,擦亮“文寶坻”名片。通過文明實踐,一方面不斷培養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充滿文化自信和自覺的高素質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優秀文藝演出下鄉和專業表演輔導,點燃群眾的文化熱情,傳幫帶出了一批基層文藝志願骨幹。

“以藝戰疫”凝聚強大抗疫精神力量。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為引導城鄉居民安心宅家做好防疫,寶坻區組織開展“宅小家愛國家”“筆尖上的戰‘疫’”作品徵集等主題活動,徵集散文、舊體詩、現代詩789篇,曲藝、書畫、短視頻等各類作品1700余件,其中京東大鼓《萬眾一心抗疫情》、歌曲《大愛如天》《為你點讚,我的戰友》、詩朗誦《中國力量》、短視頻《我們都要好好的》等20多個作品在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津雲等主流媒體刊發播放,短視頻《祖國我要對您説》《我們都要好好的》點擊量均超220萬。這些作品題材豐富、表達生動,展現出寶坻人民齊心抗疫、眾志成城的堅定信心和藝術才華,創造了寶坻戰疫文明實踐最生動的大眾文化“表情包”。

                                                       抗疫主題漫畫

傳美德  暖民心

寶坻區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用道德滋養人心。

文明實踐“火車頭”,詮釋擔當“我先行”。“我要讓全村每一戶村民都過上好日子!”這是小杜莊村原黨支部書記楊樹員生前許下的承諾。在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7年裏,以擔當詮釋初心,踐行使命。如今,作為小杜莊村新一代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楊秋靜扛起老支書的承諾,帶領村民繼續為小杜莊村謀劃書寫新時代新畫卷。東霍各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辛國徵,一名80後女村黨支書記,在群眾中威信高、能力強,組織疫情防控、義務獻血、文化展演、政策宣講等文明實踐活動,響應者眾多。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董永忠,為了讓村民走上水泥路,手術後三天便冒雨走進工地。這些領頭羊,以青春的腳步踐行著文明實踐;以有為的擔當詮釋著時代新人的力量。

                             楊秋靜在小杜莊村口值勤,整理進出村人員資訊。

善行力量春風化雨,雨潤人心。謳歌模範,凝聚共識,弘揚時代新風,匯聚志願力量,引領更多群眾走進志願服務,參與文明實踐,共用美好生活。近年來,寶坻區注重宣傳典型,評選最美家庭、文明戶600余戶,敲鑼打鼓送榮譽、挂“牌匾”,還將榮譽牌匾送至“好兒媳”娘家,點燃寶坻家庭美德建設的星星之火,照亮十里八鄉的村居街鎮,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新風。組織“身邊好人”志願服務隊開展巡迴宣講,先後涌現出80後好兒媳孝敬公婆、鄰里間接續照顧重度殘疾人、只為一句承諾守望孤寡老人14年的好鄰居、勤儉農婦養德育子成才等典型故事。老百姓在充滿愛心、睦鄰親善中彼此感染;在助人為樂、守望相助中相互鼓勵;在誠實守信、堅守善道中篤定信念;在勤勉敬業、真誠奉獻中昇華精神;在孝老愛親、血脈情深中延續溫暖。

                    紅艷基金寶坻巡迴義診活動走進老莊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口東鎮老莊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為殘疾群眾做被子

高擎道德航標,突出價值引領。寶坻區高度重視選樹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連續成功舉辦四屆“身邊道德感動寶坻”評選活動,選樹各類感動寶坻人物(集體)45個、提名獎102名,從中産生全國道德模範1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名、天津市道德模範4名、天津市道德模範提名獎5名,推薦産生中國好人3名,天津好人146名。營造好人氛圍,讓人們時時感受好人魅力,處處感觸文明氣息。試點建設以來,寶坻區還啟動優秀志願者(組織)評選活動。共評選出寶坻區優秀志願者120名、優秀志願服務工作者20名、優秀志願服務組織60個和優秀志願服務項目20個。

                                         寶平街道志願者為村民義務理髮

樹新風  育民心

寶坻區以貫徹落實《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為抓手,推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新風常伴”的時代新風建設。

聚焦問題,建章立制。針對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厚養薄葬等不良習氣,區實踐辦以區民政局“移風易俗”志願服務支隊為主體,動員全區781個所站“移風易俗”志願服務組織積極參與,廣泛開展鄉風評議。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指導各所站建立健全“三會”組織,規範完善村規民約,出臺統一標準,簡化紅白事流程,有效遏制了鋪張浪費、炫富攀比、大操大辦現象,涌現出“零彩禮”“零儀式”等一批移風易俗典型。

分步試點,全域推廣。以周良街道作為全區首個試點,統一紅白事標準,規定喜事餐每桌平均不超過350元;白事餐平均每桌不超過200元,禁設吹班及晚辭靈,實踐站負責提供統一音響設備,安排志願者專職服務,減少鄰里攀比,抵制封建迷信,促進鄰里和諧,倡樹文明新風。標準出臺後,得到群眾擁護好評。通過示範、觀摩、交流,分享推廣經驗,涌現出新開口鎮、周良街道、牛家牌鎮等一批家風村風建設典型。周邊街鎮以周良街道為示範,跟進修訂紅白事標準,引導村民簡辦新辦紅白事,推動移風易俗走實有效。目前,試點經驗已在全區推廣。

設計特色項目,扶持品牌服務。充分發揮“8+N”專業志願服務隊伍示範引領作用,採用結對共建、重點扶持、複製推廣等形式,指導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扶持培育“扶貧助困”“家風村風大家談”“您的頭髮我的牽掛”等93個特色項目,推動移風易俗項目化、專業化、規範化,涌現出以助困幫扶為特色的“十元錢的力量”村級慈善項目,以紅白喜事新風為特色的“朝霞小鑼鼓”項目,以服務殘障人士為特色的“洗衣房理髮屋”項目,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