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今日在廣州拉開帷幕(以下簡稱“‘網際網路+’大賽”)。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

本屆大賽設置了高教、職教、國際、萌芽四大版塊,形成了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貫通式“雙創”教育鏈條。在大賽的帶動下,青年學子的實踐鍛鍊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1088所高校的3.8萬餘個項目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參與學生人數共計16萬餘人,項目經費達7.6億元,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踐在各高校全面鋪開。

數據顯示,大賽舉辦6年來,累計有1578萬名大學生、377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大賽已成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成為世界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夢想的全球盛會。

日程安排,精彩不斷

在本屆大賽的參賽名單中,世界名校數量眾多。據悉,世界前100強的大學中有一半以上報名參賽,大賽的品質與含金量再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海外高校大學生因創新創業而了解大賽、認可大賽,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雙創平臺正在形成。

2020年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全面聚焦未摘帽貧困縣實際需求,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以電商直播帶貨為主基調的扶貧戰役,開展了一堂有熱度的國情大課、有溫度的思政大課,為決勝脫貧攻堅、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了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2020年,全國共有132萬名學生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參加“紅旅”電商直播帶貨活動的學生達60萬人次,銷售金額超過4.3億元。7省(區)舉辦了全國線上對接活動,積極促成全國大學生聚焦貧困縣開展以電商直播或創業實踐為主的精準扶貧。

“網際網路+”大賽自2015年舉辦以來,一大批無人機、新材料、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新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轉化應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社會效益好的高品質項目被孵化。據調查,前五屆賽後成立公司的項目中,近90%是賽後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資,19%的項目完成5000萬以上的融資。實踐類項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萬以上的佔比為13%,最高的項目年收入突破2億元。

“要推政策,把活力熱起來。在大學全面實施彈性學制,支援學生創新創業,建立了創新創業的學分積累與轉換的機制,線上開放課程的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的制度,各示範校為206萬名大學生建立了創新創業的成績單,這五年期間有3700多名大學生暫時休學創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説,“要通過育人理念、品質標準、教與學的改革,體制機制的創新,技術方法、品質文化等全面的變革,來讓‘我敢闖、我會創’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新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