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發出一種物理特性與骨組織最為接近的鈦合金,有助於製造高品質的移植體,以有效地修復損傷骨骼。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材料科學和工程》雜誌上。

鈦是骨移植最常見的材料之一,但它有著嚴重缺陷。它的彈性、硬度和其他物理機械參數大大超過骨組織的參數。在許多情況下,這導致移植體保護骨骼區域受到的機械負荷過小,從而造成它逐漸退化。為了彌補這種材料的缺點,俄羅斯科研人員研究了一系列鈦鈮合金及其表面的奈米結構機理。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化學和生物醫學技術研究所物理材料學和複合材料科研中心工程師羅曼·切爾諾澤姆稱,在研究了鈮含量從5%到50%的軟性鈮鈦合金後發現,鈮含量為25%的鈦合金的細胞活性最高。

他解釋説,通過在移植體的表面製造鈦氧化物奈米管,可以提高移植體的成活率。鈦氧化物奈米管可改善組織的增殖及細胞與金屬表面的附著力。

該中心經理羅曼·蘇爾蔑涅夫稱,隨著鈮含量的增加,鈦合金錶面氧化物奈米管形成加速。通過電化學陽極氧化生長的奈米管,由於其具有空心結構,可在手術前將其載入到植入物表面來完成局部藥物遞送,例如抗生素或生長因子。

羅曼·蘇爾蔑涅夫進一步解釋説,通過改變鈮含量和電化學陽極氧化的參數,可以控制奈米管的幾何參數、物理和機械性能,創建具有特定特徵的植入物,最大限度地滿足臨床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