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會寧縣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建整體工作水準的基礎工程來抓,著力解決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陣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補短板、強弱項、提標準,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鬥力明顯加強。

一、建強基本隊伍,打造過硬骨幹力量。以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為重點,實施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紮實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一肩挑”,選派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農村經驗豐富的農村黨員擔任“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有效解決了帶頭人隊伍年齡整體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偏軟等問題。著力提升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工作能力,採取嚴格選聘、集中培訓、專人幫帶、定期評估等方式,加強對全縣60名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的教育管理,幫助他們儘快進入角色開展工作。精準選派第一書記,注重將年輕科級後備幹部、優秀科級幹部選派到村任職,靠實第一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的第一職責,為村黨組織輸入了新鮮血液,帶動了整個班子建設。截至目前,全縣284個村,實現“一肩挑”達到283個,佔99.65%,從省市縣機關單位選派第一書記130名,其中科級後備幹部36名,科級幹部78名,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集聚了人才支撐。

二、落實基本活動,提升黨組織組織力。把落實黨內組織生活作為提升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途徑,嚴格頻次、創新載體、提升品質,推動組織生活常態化、規範化。一是嚴格活動頻次。嚴格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以鄉鎮為主體督促村級黨組織嚴格按照規定頻次開展活動,從頻次上保證組織生活的常態化、制度化,使全體黨員受到經常性的組織生活鍛鍊。二是創新活動載體。把開展組織生活與提升班子凝聚力、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和推動中心工作等有機結合起來,採取集中教育、交流研討、參觀考察等方式,豐富了組織生活,寓工作于活動之中,在活動中推動工作開展,增強了活動實效。三是提升活動品質。把政治學習和教育作為組織生活的首要任務,每次組織生活上首先組織黨員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同時,突出黨性鍛鍊,每年組織全體黨員到會師園、大墩梁、慢牛坡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教育,防止組織生活形式化、娛樂化、庸俗化。

三、保證基本陣地,提高服務群眾水準。把基本陣地建設作為開展黨內生活、服務黨員群眾基礎工程,堅持“軟硬”結合,“虛實”並重。在實體陣地的建設上,主要是按照“一徽一旗一牌一標識一中心”的標準,即為每個村級陣地標配黨徽、國旗、村兩委匾牌、“為人民服務”標識和“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村級陣地建設的標識感。2018年以來,全縣共籌資1511.5萬元,新建村級陣地59個,維修村級陣地15個,極大的改善了村級辦公條件,有效提升了村級陣地的服務功能。在虛擬陣地的建設上,保證甘肅黨建APP的安裝率和使用率。為了提高安裝率和使用率,組織開展年輕黨員幫帶老黨員,在家黨員結對流動黨員活動,每1名年輕黨員幫帶1名老黨員,每1名在家年輕黨員結對聯繫1名流動黨員,幫助指導安裝和使用,切實提高了虛擬陣地的使用率。截至目前,甘肅黨建的安裝率和使用率分別達到99.86%和100%,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統一,線上線下相促進。

四、完善基本制度,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把基本制度作為提升基層黨建水準和鄉村治理能力的保證障,修訂完善了《村民事務代辦制度》《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會寧縣村級幹部考核管理辦法》等日常管理服務制度,明確服務事項、辦事流程和工作職責,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機制。組織制定了“村規民約”,結合村情實際,將每個村的優良民俗、集體人格、家風家規梳理總結,形成了村民公認的,具有一村一特色的“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自治自理,“約”出了農村新風貌。出臺印發了《會寧縣村級小微權力制度清單》,明確了村級11項權力的31項具體辦事流程,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和“三議五會”工作法,規範村級議決事程式,主動接受廣大黨員和群眾監督,實現了村級權力公開透明,給了群眾一個明白,還了幹部一個清白。

五、提高基本保障,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完善村幹部“一定三有”保障機制,使村幹部收入有保障,幹好有希望,退後有所養,激發了他們幹事創業的激情。建立村組幹部報酬和村級辦公經費逐年增長機制,嚴格落實村幹部養老保險、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和定期慰問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等政策,使他們退後生活有保障。2020年,村組幹部報酬和村級辦公經費分別達到3萬元/年、0.9萬元/年和5萬元/年。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暢通黨群創業互助會、集體土地管理使用、集體資産管理使用、組織服務、兩園建設增收“五種”渠道,全縣黨群創業互助基金達到9835.37萬元,村均達到34.63萬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82.75萬元,村均達到3萬元以上,實現了有錢辦事,村級黨組織組織群眾、動員群眾能力全面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