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暨張載文化報告會系列活動,秦腔劇《關學宗師》在西安曲江演藝大廈一號演藝廳演出;此次活動由中國民主促進會陜西省委員會、陜西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辦,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秦東魁受邀觀看。

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講學于關中,故其學派稱為“關學”。秦腔《關學宗師》講述了張子厚帶領橫渠鄉親到延州奉上自書《邊議九條》,范仲淹慧眼識人,增《中庸》于張子厚,勸其棄武從文,報效國家,子厚感恩師之情,苦讀聖賢,考取功名。張子厚雲岩任上為官清廉,一心為民,為娠濟災民不畏權貴,智取誥命府糧,解救災民與水火。熙寧變法,張子厚不為王安石許諾高官所動,表明自己對變法不二,對變法中的一些做法不予認同的觀點,欣然棄印辭官回鄉。張子厚回鄉一心攻讀經典,著書立説,開設書院,講學授道,繼承聖賢絕學,所論被世人稱為“橫渠之學”。張子厚憑一生所學所思所研,發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經典絕句,順眾望成立“橫渠書院”,眉縣縣令攜眾前來祝賀,大家共同咏誦“橫渠四句”。

秦東魁出生在眉縣橫渠鎮宋大儒張載故里,多年來致力於推崇“關學”文化,立志做中華文化的“搬運工”。他表示:“非常感謝民進陜西省委會邀請,在教師節來臨之際,以中國傳統戲劇的形式精彩演繹了張載平凡而偉大的一生,觀看完秦腔劇《關學宗師》非常感動;張載進則為循吏,退則為鄉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動闡釋了“橫渠四句”的真意,展現了一代大儒的文化擔當,而這種胸懷天下的博大情懷和強烈的使命擔當精神,經過千年歲月的淘洗,已沉澱成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基因,深深融進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我們要以古聖先賢為師,把古人的智慧精髓落實到工作中、生活中、家庭中,做文化自信幸福快樂的中國人”。

據了解,秦東魁自當選為政協委員以來,先後提出《關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提案》、《關於進一步發掘弘揚張載思想文化的提案》、《關於常態化恢復橫渠書院教育教學功能的提案》、《關於提前籌劃張載誕辰1000週年紀念活動提案》得到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得知修繕經費不足的情況下,2016年4月引薦好友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趙毅武先生捐資21萬元修繕張載墓。2018年3月拜訪宋大儒張載二十八代嫡孫張世敏老師,交談中得知張世敏老師想重新修訂印刷其著作《張載學説及其影響》但資金短缺;並捐贈3萬元委託民進寶雞市委會幫助印刷5000冊助力弘揚關學文化。在修建張載祠橫渠講堂之時,又捐助了8萬元購置音響設備和桌椅板凳,辦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教室,以便於更多的人學習關學文化。如今的張載祠、張載墓、橫渠講堂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得到很大修繕,前來參觀學習的的遊客也多了,無形之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關學文化的弘揚也為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文化自信的力量。(席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