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第一次《理想答案僅供參考》策劃會已經過去整一年了。選題靈感的來源於都還算年輕的微9欄目和作為製作團隊的我們自己。同樣作為新鮮血液,那不如就從我們的同齡人——那些閃閃發光的青年們開始。

我們想要選取尋找活躍在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優秀青年,向觀眾傳達“人生各自精彩,沒有標準答案”的概念,打破傳統世俗意義上對於人生成功的定義,人生本來就是獨特唯一、豐富多樣的。6集人物選下來,再回過頭去看我們定義的青年,其實不是聚焦于年紀本身,而在於他們對理想純粹的炙熱的追求。

製作之初,單集5分鐘的短紀錄片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順利。第一集片子,打磨了超過2個月。同樣是拍攝人物怎麼做出差異化,傳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如何在短短5分鐘裏把他們的故事精準傳達且讓觀眾達到共鳴?這些都是每天困擾我們的問題。

經過建立、推翻再重新建立的漫長過程,和節目製片人周俊老師和總導演唐慧開了多次策劃會;最終把他們多年的節目製作的全局思維我們對當下年輕人喜好的判斷結合在一起。打磨出最終《理想答案僅供參考》系列短片現在所呈現的內容。

作為導演從策劃階段到拍攝執行,能夠從深入了解到精準表達出這些理想青年的故事對我們而言是收穫巨大的。這種獲得感一方面來源於人物本身的能量。他們的理想答案也在影響著我們對於理想的認知。機甲少年黃謙刷新了我們對於大學四年改如何度過的理解;手工耿告訴了我們所謂“有用和無用”都只是暫時的;舞者胡菁告訴我們無論幾歲都可以有追求理想的勇氣和自由……

另一方面從微紀錄片的製作上來説我們的團隊也逐步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微紀錄片講述故事內核是紀實的,視聽方面的表現手法卻可以是靈活多樣的。在從腳本創意到攝影燈光到後期製作,每一集我們都在做新的嘗試。希望影像本身的風格能夠和當集人物故事去匹配,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內容表達。為了一個理想鏡頭可以布光一小時、拍攝幾個小時。

紀錄片的製作過程是可以説是痛並快樂著。記得到瀋陽拍攝東北大學的那幾天剛好趕上瀋陽溫度驟降到零下二十度,大家的動作都被凍得有點遲緩,拍攝日是從早上6點開始到第二天淩晨2點才收工。當然也有有趣的部分,跟隨著我們拍攝人物去發現“新大陸”。去火山群跟拍葉梓頤的過程我們也開始有意識地停下來去仰望星空;拍攝新媒體藝術家劉佳玉之後我們也對新媒體藝術有了全新的認知……

最後,要感謝這一年多來,所有為“理想”付出和努力過的大家。《理想答案僅供參考》每一集都在講述一個關於理想的故事,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看到他們的理想,然後找到自己的答案。

拍攝東北大學黃謙

為了一個鏡頭打光一小時

被凍到不想説話的導演

拍攝劉佳玉(長城腳下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