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到現代、從線下到線上、從低能到高效:新冠肺炎疫情正持續加速社會經濟與就業轉型,基於“雲技術”的應用爆髮式增長,新興職業出現了極大的供應缺口,一邊是就業難,一邊是缺人手,全國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再度凸顯。

無獨有偶。日前,繼首批13個新職業取得較好社會效益後,第二批16個主要集中在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個領域內的新職業正式“官宣”,在與時俱進反映職業變化的同時,致力於最大程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新興職業對應産業結構升級換代,也向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提出更高要求。部省共建職教高地政策利好下,山東省勇立職業教育現代化樣板標桿,各地院校也牢牢把握機遇,積極立足實際所需,先行先試,推動形成全省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

對此,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院長張宗軍表示,作為育人主體,學校要堅定不移地走特色發展之路,突出教育教學特色,在釋放政策紅利的同時,大力激發學校改革創新的內生動力。

建立兩群發展上升通道 與區域需求緊密對接

在山東,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是打造和建設海洋強省的核心任務。經過近幾年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全省轉型發展新的增長點,對為其提供技術支援、技能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援的高等院校提出嶄新要求。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是我國面向東北亞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在全力打造高端海洋産業聚集區、構建中日韓交流橋頭堡、發展濱海生態人居示範區的同時,存在相關産業人才矩陣的巨大缺口。“為全面推進職教高地建設系統工程的整體品質提升,威海市將發揮重點項目建設引領作用,每區(市)、校確定3-5個重點項目,每項任務對照標準、搜尋差距、分析現狀、細化措施,確定完成時限及責任人。通過以項目為主要抓手,加快優質資源匯聚,形成推動合力。”威海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越是劍拔弩張的爭奪,越要避免盲目,打造一個生態閉環才是職教全業態競爭與發展的增強劑。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將各院校統一拉到‘起點’,讓大家有機會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當前的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已進入強化內涵、注重品質的發展時期,亟需在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方面深度‘破題’,各院校的專業群應與區域發展需求緊密對接,通過職業教育構建起的人才結構要與區域産業結構相輔相成。”張宗軍表示。

自2014年招生以來,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致力於走好海洋特色辦學之路,加快海洋産業專業人才培養,增強服務經略海洋能力。“近年來,威海加快建設十大高端特色産業園區,集中力量培育七大千億級産業集群,打造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內首個5G示範保稅園區。在此基礎上,學院紮根威海地區,對接當地産業園區,深入推進産教融合,融入産業集群發展,在為服務區域經濟培育專業人才上下大力氣。”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副院長王星淘説。

據了解,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已開設水産養殖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船舶工程技術、雲計算技術與應用等27個專業,其中60%的專業與本地海洋産業發展契合。學院重點佈局水産養殖技術、船舶工程技術、電子商務技術、海洋食品與醫養健康、工業機器人、酒店管理6大專業群,對接威海七大千億級産業集群,發揮專業群集聚效應;依託山東省船舶控制工程與智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海洋經濟藻類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2個省級中心,威海市船舶運動控制與系統工程、威海市微藻種質資源開發與應用、威海市特色果蔬高值加工、威海市智慧海洋漁業裝備等4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威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3個市級創新中心,政行校企所聯動,形成技術創新平臺集群,實現“專業群+技術創新平臺群”兩群融合,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學院在校生9400多人,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學院通過探索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産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專業群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融合,形成了與區域、行業和産業發展匹配程度高、結構合理、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專業新格局。”張宗軍表示。

構建産教融合命運共同體 賦能區域發展新生態

實現産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探索多種辦學體制,是部省共建職教高地著力探索創新的重要環節。張宗軍認為,凝聚師生同心同德的價值共識是職業教育實現産教深度融合的首要條件。

為了實現共同價值融通,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充分發揮理事會重要平臺作用,建立若干專委會,搭建産教融合、校企雙主體育人對話新平臺,不斷完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機制,牽頭組建山東食品安全檢測職教集團,匯聚政行企校各方力量,凝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互惠雙贏協同發展的價值共識。

在此基礎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與威海海洋高新區等産業園區深度融合,與新邁爾、京東等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與威高集團、迪沙藥業、聯橋國際合作集團等100多家龍頭企業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計劃到2022年新增校企共建50個校內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3個左右高水準專業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與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等聯合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120多個,與成山集團、家家悅集團合作建立“訂單班”,與百步亭船業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海院號”綜合實訓船。

與此同時,利用作為中國現代漁業職教集團、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職業教育集團、山東省資訊産業職業教育集團、全國機械行業現代機電技術職業教育集團、全國商務數據開發與應用職業教育集團等理事單位的優勢,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建設,與家家悅集團、成山集團、三星集團共建3個産業學院,探索多元化的産業學院管理運作模式,將産業學院打造成為産教深度融合的典範。

“産教融合還需要帶動資訊、人才、資本、條件、資源等要素深度融合,真正形成産教要素的雙向轉化機制。”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周承凱表示。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通過深化與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海洋專業類高校在專業、師資、文化、平臺等方面的戰略合作,把教育和創新要素轉化為行業、企業、産業現實的生産力和競爭力,創新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生學業考核評價,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多樣性、個性化的人才需求,構建起産教融合命運共同體,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就業的有效銜接,賦能區域優勢産業和社會經濟發展新生態。

強調育人文化傳承 與創新發展倡導知行體系化

作為教育領域先鋒,高校自當積極踐行文化育人的方針和任務。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傳承與創新性轉化賦予高校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崇高使命。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勤顯認為,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需要處理好傳承與發展的關係,強調知行結合、梯次設計,以體系化和實踐性為引領,將文化轉變為生産力,創新教育教學新思路和新資源,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在此基礎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藍色海洋文化有機融合,探索實施既體現民族教育精髓,又富有海洋氣息的“三化塑造”文化育人體系,發揮文化生根、固本、鑄魂的作用,彰顯獨具威海海洋職院特色的文化育人魅力。

“師古但不復古,堅守但不保守。”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威海海洋職院革故鼎新,圍繞“明德尚能”的校訓,形成“一個理念(傳統文化工匠養成邏輯)、兩個路徑(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三大平臺(德雅傳統文化館、非遺傳承館、海洋記憶館)、四個保障(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學生課業評價機制、教師教學評價機制、傳統文化教育成果評價機制)、五種力量(學生、教師、企業、政府、社會)”的完整傳統文化養成教育體系,明德學院專門教學場館建設到15個,開設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程60門以上,學生參與率達到100%,賦予了文化育人工作深度與內涵。

依託威海周邊的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文登天福山起義紀念館、乳山膠東育嬰所、榮成龍山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教育資源,威海海洋職院將弘揚革命精神融入立德樹人,匯聚起海院學子厚重雋永的愛國主義力量。組織新生到郭永懷紀念館學習,將其作為新生入學第一課並形成制度;創排紅色話劇《佩瑜懷瑾》,生動演繹郭永懷夫婦的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家國情懷,在社會中激起強烈反響。“學院將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組織學生利用同城大課堂、週末大講堂、社團活動、主題活動進行學習、討論、實踐,進一步強化了文化育人的時代感。”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學工部負責人表示。

高校的文化育人必須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學校積極開展富有海洋特色的德育教育,增強學生對海洋的情感,塑造熱愛海洋、投身海洋事業的有志青年。”張宗軍説。通過實施校園綠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中融入海洋文化元素;推進艦船模型陳列館、海洋民俗文化場館等海洋文化場館建設;發揮“全國水産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的職能,舉辦富有海洋特色的科普活動;把“漁家大鼓、漁民號子、漁家秧歌”為主體的“三漁”文化納入課程,建設傳統文化和特色海洋文化名師工作室。“在實現立德樹人育人使命的過程中,學院實現了將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與學院日常培養環節的緊密結合。”

搭設全鏈條雙創服務平臺 助力人才雙元培養

作為中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威海擁有3個國家級港口,順利落地中韓自貿區,是對日韓開放的先導區,也是中日韓交流的橋頭堡,為跨境電商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為了緊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院的辦學定位,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建立起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以及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和課程體系。針對學生創業需求,學院創建了“敦行學苑”統籌管理指導大學生雙創培訓實踐活動,依託學院、理事會和行業企業資源,選聘行業優秀人才組成創業導師團,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提供強有力的支援服務。

電子商務作為一項新興産業,需要與國內外與時俱進的最新産業元素接軌。對此,學院引入京東、阿里巴巴、惠普等行業巨頭,構建覆蓋跨境電商、旅遊電商、直播電商、電商託管等全産業鏈的創業模式,通過建設創業就業政策諮詢中心、創新創業技能培訓中心、創業規劃指導中心、創新創業成果展示中心,為創業大學生量身打造代理註冊、代理財稅、貨源對接、電商平臺對接、快遞物流、投融資等15項“一站式”創業服務,形成獨具特色的“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模式”,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助力大學生創業成功,促進成果轉化,實現優質創業帶動優質就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雙創人才支撐。

“在海院的雙創孵化基地,海院學子所表現的創新創業能力真是令人讚嘆,去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學生所服務的容聲、海信電視和海信三家官方旗艦店的銷售額僅在活動開始後的4分15秒就突破了1億元,全天銷售額突破了5億元!這些創業實踐不僅鍛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為我們培養了大量的行銷骨幹。”青島天天購的董事長呂小虎説道。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雙創孵化基地負責人介紹:“學院先後引入威高集團、成山集團、泰祥集團、好當家集團、金猴集團、青島天天購等企業,通過人才培養定制、引企入校、企業産品對接、電商代運營等措施,實施雙元培養。目前,在校大學生‘雙創’孵化基地入駐孵化企業達到51家,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勢態良好,人才培養品質較高,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起步成勢,一年成式,兩年成是,三年成事。”全國首個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建設工作在齊魯大地如火如荼地鋪開,隨著制度機制加速形成,學校、企業、地方等資源要素持續匯聚,威海海洋職業學院與山東省內其他各院校一同掀起的職業教育創新改革正凝起一股強大合力,與當下的時代需求牢牢契合,為經濟社會蓬勃發展注入源源活水。(作者:陳鳴飛 白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