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刻,平原示範區祝樓鄉堅持問題導向,健全長效機制,提升脫貧品質,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以壓實責任為基礎,明晰各級責任。祝樓鄉將全鄉分為八大板塊,嚴格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脫貧任務和脫貧目標。書記、鄉長建立自己的聯繫村、聯繫戶,每月深入調研走訪不少於5天。完善幫扶責任人培訓制度,著力提高幫扶能力,先後通過空中課堂、視頻直播等形式,培訓幫扶責任人300人次,有效彌補了工作能力不足的短板。

祝樓鄉政府鄉長李海濤(右三)為貧困戶贈送輪椅

以深入走訪為契機,確保賬實相符。聚焦貧困人口識別是否精準無遺漏,建檔立卡數據是否真實完整等問題,組織全鄉30余名幹部,分別由科級領導帶隊,逐村逐戶逐人核查數據情況,加強貧困戶資訊動態管理錄入工作,確保扶貧工作各項數據真實有效、經得起檢驗。糾正、補錄各項資訊200余處。

帶貧基地擴大進行扶貧基地地表清理

以防控風險為手段,鑄好防火壁壘。先後出臺《祝樓鄉扶貧項目推進實施方案》,強化資産收益項目風險評估,嚴禁資金挪用套取。相繼開展了危房改造、扶貧項目跟蹤回訪和抽查,對危房改造進展緩慢的村幹部進行約談。

以實施項目為動力,念好“産業扶貧經”。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土地流轉集約經營,大力扶持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産業扶貧,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更多貧困戶穩定增收。全鄉催生20余個産業扶貧基地,流轉土地6500畝,流轉戶數424戶,

以預防返貧為目標,建立長效機制。依託轄區內企業眾多優勢,著力溝通聯繫,增加就業崗位,有效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脫貧監測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監測預警,臺賬管理,強化幫扶,跟蹤回訪,確保穩定收入,實現長效脫貧。先後開發公益性崗位82個,用於安置貧困戶在家勞力,月工資達2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