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環繞、仰山而居,無處不在的山是梅州給人的第一印象。狹仄的街道在獨具客家特色的密集建築群中曲折延伸,串起生活在這裡每個人的記憶,也儲藏起這座老城樸實淳厚的人文特性。近年來,隨著梅州梅縣新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民生工程如雨後春筍,宜居宜業生態新城建設不斷提質增速,給這座歷史悠久的客都古城注入嶄新活力。

梅縣新城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名副其實的“地下血脈”,是梅州市的重點工程。其中,所裏平安路工程自西向東依次與梅州公園南路支路、所裏路相交,對梅縣區完善市政道路基礎設施、拉伸城市發展架構和促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創新引領、精細管理,激活高品質、高效率建設新引擎

“所裏平安路緊鄰梅江,為剝蝕殘丘地貌與梅江沖積平原的過渡地段,場地內主要為荒地、農田、村莊、魚塘等,地下水位隨梅江漲落潮位和降雨變化而變化”,項目經理高明軍表示,“工程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項目部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引領,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項目技術品質管理體系,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和規範抓好施工組織設計,落實技術策劃、方案實施、監督檢查、評比驗收、整改提升全員全過程目標責任,全面激活高品質高效率建設新引擎。

根據地質水文特點,採用新型的複合基層工藝技術,採用水穩性好、強度高的級配碎石材料作為底基層,採用抗滲性能好、強度高的水泥穩定碎石作為上基層,以流水作業與平行作業交叉的方式,保證基層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減少梅州多雨氣候和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使地基品質得到保證。

項目場地內地質複雜、地下水豐富,場地外緊鄰房屋建築,原狀土在出現坑洼溝槽情況下容易崩解坍塌,給污水管道、綠化消防施工帶來困擾。項目團隊經過縝密技術分析和實地勘察,確定使用連接品質更高、接頭強度更大、環剛度更高、柔韌性和整體抗外壓能力更強的新型材料HDPE真空壁纏繞管,代替橡膠圈或機械類接頭,保證介面材質、結構與管體本身的統一性,消除因接頭而造成泄漏危險。由於此類管材重量輕、便於運輸、安裝便捷,大幅縮短溝槽暴露時間,有效提高施工品質和效率。

生態優先、綠色施工,彰顯負責任、敢擔當央企好形象

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四節一環保”的要求,項目部統籌分析人機料法環等五大要素,本著節約、綠色、高效、實用原則,因地制宜制定綠色施工方案,做到環境保護、材料、水資源、能源利用的“四個全覆蓋”。

項目部高度重視綠色安全文明施工,從區域規劃、宣傳教育、警示標識、環保舉措和監督監管等方面精準施策、統籌推進。針對周圍居民關心的揚塵、污水、噪音等問題,運送土方、渣土等車輛全部封閉遮蓋、出入沖洗,保持進出車輛清潔,施工便道定期灑水降塵;在施工現場設置排水溝,雨水與污水分流,污水經過三級沉澱後排放;施工中選用綠色環保材料,臨建圍擋可拆遷回收PVC材料並輔以綠化植物,營造出整齊劃一、規範美觀的外部形象。

項目部深化現場模板等材料翻樣設計,設定週轉次數,提高週轉率,使用接木機等設備對模板、木方接長使用,提高利用率。現場除採用可週轉定型化、標準化、工具化設施外,還應用安拆快捷、高效省力、週轉次數高的新型模架體系和臨建設施,加快模架週轉,減少建築垃圾。在節水節電方面,採用降水及地下滲水作為臨時和消防用水,使用免布管免裸線及聲控技術及LED節能燈具,加強用電精細管理和監控,實現安全高效用電。

千百年以來,峰巒疊嶂的群山守護著客家人休養生息、生存發展;邁進新時代,中冶人以“用心鑄造世界”的使命擔當,為梅州建設發展“快車道”、為客都築就民生“幸福路”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