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被認為是“下一代顛覆式創新技術”,其核心優勢就是通過去中心化,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佈式共識等手段,構建全新信任機制和高效協同機制,從而催生諸多全新的應用場景。即日起,本報將推出“大話區塊鏈”系列報道,從“頂層設計”到“場景落地”,從技術基礎到未來遠景……深入探討區塊鏈的“前世今生”。

作為一項被認為將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産業變革的新技術,區塊鏈已成輿論焦點。“幾年前,我開過區塊鏈這門課,當時大家並不在意,可現在每4個學生申請選課,只有一個人能選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腦係教授宋曉冬的親身感受,是區塊鏈熱度的一個證明。僅今年上半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就發生了216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高達165.37億元。

在中國,區塊鏈技術同樣在全速奔跑。2010年,國內經營範圍包含區塊鏈的企業僅有379家,但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區塊鏈公司已達27513家。按照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説法,這項新技術能夠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系統“賦能”:“‘誠實’與‘透明’的區塊鏈,其優勢可以概括為範圍廣、跨主體、提效率、降成本。”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它為什麼被認為是未來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在回答一系列問題之前,讓我們先面對一個最基礎的問題:區塊鏈帶來的價值網際網路,究竟如何推開了信任世界的新大門?

不可篡改的“大賬本”

官方將區塊鏈定義為“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電腦技術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這些晦澀的名詞背後,到底是一項怎樣的技術?

“簡單來説,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經過特殊加密、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同時記錄同一筆交易的大賬本。”樹圖區塊鏈創始人龍凡這樣解釋,“資訊生産部門負責記錄存儲資訊,也就是‘區塊’,而資訊使用相關方之間通過‘鏈’式加密方式傳遞,任何人都可以進行記賬,但是如果想要對賬本中記錄的某一資訊進行修改則幾乎不可能。”

一個比喻或許更加簡明。比如買家從賣家手裏購買了一件商品,買賣雙方就同時向全網“喊話”:我們完成了一筆交易。然後區塊鏈上的每一個節點就同步記錄下這筆交易,一個個小賬本構成了一個超大賬本,同一筆交易在不同的小賬本上保持一致,公開透明,無法篡改。

解決信任問題,因此成為了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它的能量正在於,以技術保證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公開透明的信任系統,從而讓數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樣真實。“説到底,區塊鏈就是一種無需信任積累的信用建立範式,任何互不了解的個體通過一定的合約機制,不再需要一個中間方,就可以達成信用共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接受經濟日報獨家採訪時表示。

按照對節點開放程度的不同,目前主要把區塊鏈分為3種類型,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它們相當於向所有人開放的公開賬本、企業內部的私有賬本和多個公司組成聯盟,內部所用的公用賬本,但信任始終存在。基於信任,新的應用方式應運而生。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副總裁蔣國飛説得相當坦白:“為了解決資訊不對稱、交易不可信等問題,形成了像電商、社交、內容等資訊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使資訊得以有效分享,區塊鏈則直接構建起基於資訊網際網路上的價值網路,它能夠對代表價值的資産進行可信的數字化連接,並記錄它們在各方之間的流動、權益分配等完整過程,大幅簡化資産在傳統流轉環節中各方協同的摩擦。”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肖雪同樣認為:“網際網路在區塊鏈的深遠影響下,正在由資訊網際網路時代邁向價值網際網路時代。區塊鏈讓人們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像傳遞資訊一樣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傳遞價值。雲計算、人工智慧是新生産力,大數據是生産資料,而區塊鏈是生産關係,貫穿整個技術體系。”

水落石出後的真價值

“2008年,一個自稱名叫中本聰的人發佈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章,並在2009年公開了早期實現代碼,比特幣由此誕生。”李廣乾介紹説,比特幣,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

正因如此,普通人往往會把區塊鏈與虛擬加密貨幣相聯繫,但隨後出現的一系列號稱“某某幣”項目,則受到了嚴厲打擊。其原因正是因為,這些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虛擬加密貨幣風險並不可控,還蘊含著大量炒作、投機、欺詐風險。

從2013年《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到2017年《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關於配合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再到2018年《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一系列監管措施先後出臺,將“某某幣”類型的ICO(首次幣發行)定性為非法集資而全面叫停。

蔣國飛表示:“區塊鏈技術不等於炒作加密貨幣。沒有實際價值錨定的加密貨幣,不應該是區塊鏈産業的發展方向。應該警惕各種假借區塊鏈名義的騙局,讓這個本該産生更大價值的技術本身成為犧牲品。區塊鏈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而是未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也認為:“區塊鏈經歷了被追捧到泡沫到低谷的階段,但這同時也是大浪淘沙去偽存真的過程。區塊鏈産業各方仍需要在嘗試落地過程中重新思考區塊鏈價值,而不是盲目製造‘偽需求’。”

泡沫散去,區塊鏈的真正價值,依然得到了“頂層設計”的肯定。2016年10月,工信部發佈《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首次提出我國區塊鏈標準化路線圖。同年12月,“區塊鏈”首次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被寫入《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的通知》。自此,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多項綱領性文件,鼓勵研究區塊鏈,開展其試點應用,支援其創新融合與前沿佈局。僅今年上半年,各地就先後發佈106項區塊鏈扶持政策。

國內區塊鏈的相關領域研究、標準化制定以及産業化發展因此得到積極推動。“産業協同為區塊鏈製造了很多機會,在數據和價值需要流轉的地方,在效率比較低、流程特別長的地方,發展速度尤其快。”蔣國飛説。

一系列支援實體經濟、解決民生痛點的區塊鏈應用正在廣泛試水。在金融業,區塊鏈幫助進行跨境匯款、交易結算資産認證和保護;在物流業,貨物的數字化大幅改善物流網路的可見度和預測性;區塊鏈電子票據、區塊鏈電子發票、區塊鏈電子處方……區塊鏈正加速與各行各業進行創新性融合,為各産業的新一輪發展賦予了新動能。

機遇挑戰並存的新前景

區塊鏈未來已來,準備好了嗎?

從行業共識來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然處於起跑階段。任澤平就表示:“儘管資本和人才都在快速涌入,但從行業看,隨著應用場景加快落地,在3年到5年內才會更快發展。當前在如何解決鏈下真實資産在鏈上的映射、跨鏈資訊和資産的互操作以及區塊鏈可拓展性等方面,依然還面臨著挑戰。”

肖雪也表示:“除了網路性能,還需要解決區塊鏈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問題、計算成本的問題和跨鏈連接等問題。”

不過,從技術儲備和資本支援等方面來看,我國在區塊鏈領域仍然擁有良好基礎。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區塊鏈加速商業化提供了保障。2017年、2018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為3547項,已超2018年公開的全年專利總量2435項。

在資本市場方面,從全球來看,目前95%以上的區塊鏈融資事件處於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階段,B輪及以後只佔3%,這説明産業依舊處於早期階段。在我國,截至今年上半年,區塊鏈初創期項目融資輪次佔比仍高達88.06%。與此同時,國內資本市場正在顯現出理性。從2015年開始,中國區塊鏈領域的戰略投資的佔比逐漸增加,從低於10%增長到2018年的24.38%。

不過,從人才儲備上看,區塊鏈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該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尚處在早期階段,整體的人才規模和品質目前難以滿足行業快節奏的發展需求。“不過,隨著區塊鏈政策的不斷落地,行業發展的愈加成熟及教育資源的持續增加,我國區塊鏈人才培養體系將會日趨完善,逐漸緩解供需失衡的情況。”

蔣國飛認為,“我國區塊鏈産業將提前進入商用時代。這首先得益於技術能力的進步,系統性能和數據保護等進一步成熟;其次是開放技術引發群體加速創新;第三是與行業標桿合作刺激了滾雪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