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溝河裏的魚遊回來了!”近日,居住在石獅市鳳裏五星社區長寧路一帶的居民驚奇地發現,塘園溪內竟然游動著成群的小鯽魚,“這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事情。”2012年以來,石獅市實施生活污水“尾水回用”長效治理,石獅內溝河水質狀況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效益逐漸顯現。

石獅市三面臨海,呈半島狀,受城市自身地理、地質條件所限,不能滿足河道補水的要求,汛期颱風影響,雨季、雨量集中,受地域限制沒有足夠的集水面枳且是出海口,土壤吸納雨水的能力差,來得快去得也快。目前,石獅市的水庫、山圍塘面積小,蓄水能力有限,且由於一些庫區周邊的開發建設,使匯流面積減小,加上降雨量偏少,日常水庫的蓄水能力達不到庫容。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切實提升石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前提下,石獅市委市政府以沒有清澈的水環境,就沒有石獅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為導向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及水環境建設,持續推動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小流域環境治理、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等項目,城市水系環境狀況不斷提升。但受制于無活水補給,城市內溝河水動力不足、流動緩慢易發臭,“晴天不見水、等著天下雨”。如何告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引來“源頭活水”?!

石獅人想到了“尾水回用”,以生態的辦法破解治水之困,將生活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輸送到城市內溝水補充生態用水。2012年11月19日,石獅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回用沖刷工程管道在東茂溝成功試通水,結束了石獅內溝河無活水補給的歷史;如今,石獅市城市建成區每日回用經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的尾水13萬噸,曾經的“死水”活了起來。

近年來,石獅市持續推動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小流域環境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的實施,城市水系環境狀況不斷提升。(朱秀堅 張尚炬)

東溝泰馬橋補水後的河道水景觀

東溝泰馬橋補水口

塘園溪九二路橋補水後的河道水景觀

塘園溪九二路橋補水口

塘園溪香江路橋補水後的河道水景觀

塘園溪香江路橋補水口

塘園溪星期一創業園補水後的河道水景觀

塘園溪星期一創業園補水口1

塘園溪星期一創業園補水口2

尾水回用-東茂溝回興路橋補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