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百年曆史的中藥老字號品牌太安堂(SZ:002433),此次也被財政部列入2019年醫藥行業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名單中。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太安堂近三年銷售費用逐年遞增,尤其2018年銷售費用增長近30%,但其研發投入卻出現下滑,從2016年的同比增長36.06%,轉為2018年同比減少23.64%。

銷售費用增長近30%

據公司官網介紹,“太安堂”創建於明隆慶元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中醫藥世家之一,廣東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5年,2010年6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創始人柯樹泉先生是太安堂第十三代傳人,目前,太安堂主要從事藥品研發生産及銷售,中藥材種植加工及銷售,醫藥電商等業務。

記者注意到,太安堂自2010年上市至2017年,連續七年均實現了凈利潤增長,但在2018年首次出現業績滑坡。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33.15億元,同比增加2.36%;凈利潤2.71億元,同比減少6.72%。

對於2018年業績下滑,太安堂在此前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是因財務費用增長;固定資産折舊攤銷額大;人參、中藥飲片市場不景氣,導致銷售下滑。“此外,健康産業收入係安徽亳州太安堂中藥交易市場商鋪出售,該板塊物業大部分在2016-2017年已完成銷售,2018年剩餘少數物業銷售。”

值得關注的是,除上述原因外,記者還發現太安堂的銷售費用也在發生變化,“吞噬”公司2018年凈利潤。數據顯示,太安堂2018年銷售費用4.46億元,同比增長27.23%,佔營收比例13.46%,並且是當年凈利潤的1.65倍。其中,銷售推廣費2.3億元,佔銷售費用51.5%。

此前,太安堂2016年、2017年已連續兩年銷售費用遞增,分別為3.34億元、3.51億元,同比增長13.03%、4.86%,佔營收比例10.88%、10.83%。

太安堂在2016年至2018年年報中均提到,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完善銷售管理體系,加強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加強商務招商管理、渠道合作和市場行銷,使市場網路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行銷體制的改革也有助於公司未來幾年逐步降低銷售費用率。

不過目前看來,太安堂的銷售費用率僅在2017年降低了0.05%,隨後在2018年又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

研發投入金額減少23.64%

與此同時,太安堂的研發投入卻在2018年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並且當年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金額的近20倍。

太安堂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2290.97萬元,同比減少23.64%,佔營收比例0.69%。同時,其當年研發人員數量佔比4.03%,同比減少0.39%。對於研發投入金額以及其佔營收比例下滑的原因,太安堂並未在年報中對此説明,卻提到“太安堂2018年加強産品研發和産品創新”。

實際上,太安堂2017年研發投入金額的增速就已放緩。數據顯示,其2016年和2017年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3042.09萬元、3088.61萬元,同比增長36.06%、1.53%,佔營收比例0.99%、0.95%。

對此,記者就上述問題及會計資訊品質檢查等致電太安堂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領導正在出差,無法回答相關問題。

屢次生産、銷售不合格産品

此外,太安堂近三年還因生産、銷售不合格産品多次登上國家藥監局“黑榜”。

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7年第2期藥品品質公告匯總表顯示,太安堂子公司太安堂(亳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産的炮山甲(生産批號:150706),經上饒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發現,其“性狀、水分、總灰分”項目不符合規定。

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7年第5期不符合規定藥品匯總表顯示,太安堂(亳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産的白鮮皮(生産批號:150116),經新餘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發現,其“浸出物、含量測定”項目不符合規定。

廣東省化粧品監督抽驗不合格産品名單(2017年第2期)顯示,標稱生産企業/進口代理商名稱為廣東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産品皮寶粉刺霜(生産日期或批號:A20161201),經揭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樣,發現了不得檢出的“地塞米松醋酸酯3.2”。

國家藥監局2018年5月發佈的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品質公告顯示,太安堂(毫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生産的地骨皮(生産批號:150115),經平涼市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檢測發現,其“檢查”項不合格。

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9年第14號通告附件1顯示,不合格産品鹽酸金黴素眼膏(生産批號:170413),其檢品來源為太安堂子公司上海太安堂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對於太安堂會計品質檢查的後續進展,中國網財經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