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今年畢業生的畢業季關鍵詞,“論文查重”一定是其中之一。

社交媒體上,關於論文重復率要求降低的吐槽天天都有。據媒體報道,部分學校的畢業論文重復率要求從以前的30%以內下降到20%,有的學校甚至降到了8%。如果重復率過不了關,論文就進入不了答辯環節。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在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樓艷看來,學術規範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近日,她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學術規範是誠信底線,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學生時代就應該牢牢樹立底線思維,具有“紅線”意識。。

“查重的目的,也是在學生中建立紀律觀念和規則意識,教育學生要敬畏規則,遵守制度。”樓艷説。

不過,查重只是一種技術手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説,查重本身,解決不了學術不規範問題。有技術,就有規避技術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且,並不能簡單認為重復率越低,論文就一定越好。

“有些論文需要對他人文章觀點進行引用,只要標明出處,引用恰當,我們就認為它符合學術規範;如果引文內容不恰當,即便只有10%的重復率,也是不應該有的。”儲朝暉強調,人不能被技術框死,要用更加專業的方式來判斷論文品質。

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教務處副處長劉有恃認為,查重報告可以作為一種輔助判斷工具,不過,低重復率不能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唯一檢驗標準。“我校要求各院係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制定重復率要求,大部分院係小于10%,也有的定在15%、20%,還有學院由導師根據論文查重數據審核判斷。”他表示,在論文品質方面,相比結果管理,更應重視科學的過程管理,建立從課程教學—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評審和論文答辯—論文評優等環節的全過程品質管理觀念和品質管理體系,通過全過程的品質管理有效促進和保障學生學位論文品質的不斷提高。

確實,提高育人品質,重點不僅在於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審核,還要加強對學生日常的學業管理。學風建設,也不在於畢業突擊,而在於平時的潛移默化。

“大學應該要長期常規性開展學風建設工作,建立嚴格的學術規範和學術評價體系。”儲朝暉説。樓艷也表示,學術規範訓練是常態化的,要貫穿學生培養的整個過程。比如,在新生入學教育時,人文學院就會專門安排“堅守學術規範”的報告,對學生的學術研究提出要求;前不久,人文學院還組織了第一屆“學風特優班”暨“志學獎”評選活動。

劉有恃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相信“嚴出”將是高校長期存在的“新常態”。“要切實增強在校學生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不要在大學期間虛度光陰,錯失成長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