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中國教育部發佈了新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我們稱之為核心素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尹後慶表示,高中從今年秋季開始採用全新的教材,接下來實施新教材的過程,就是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課程建設過程。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尹後慶作主旨發言。

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的第三屆國際化學校行業年會暨教育資源博覽會5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尹後慶在會上説,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課程建設過程,涉及四個方面:

第一,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提煉各個學科的大概念。所有學科需要把具體知識、具體目標提煉出來,把各學科對培養核心素養的貢獻提煉出來,否則學生具體的知識學習就沒有方向。

第二,以核心素養為指引和依據選擇學習內容。世界在發生變化,學習內容應該按照時代的需要進行調整,並不是説只能學習工業化時代所規定的內容。

第三,設計保證核心素養目標得以落實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中國的基礎教育很長一段時間是班級授課制,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以知識點的記憶對付考試,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改變。

第四,既然目標改變了,方式也應該改變,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也應該改變。因此今天中國的課程改革,其實在艱難面對著以素養培育為核心的課程建設任務。

尹後慶説,現在的高中教學需要改革,要變革教學組織形式,提倡啟髮式、探究式、談論式、參與式多種方式,千萬不能是“老師你講我聽,你給我知識點讓我記憶,讓我去應對考試”。

尹後慶認為,課程改革中要重點關注四個問題:課程的選擇性與學生個性化的知識構成、課程的現代性與學生現代素養的養成、課程的探究性與學生的創新思維人格養成、資訊技術的應用。

“我們正在推進高考改革,現在高考從‘3+1’(指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變成‘3+3’(指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或物理、化學、生物)”,這次8個省份推出‘3+1+2’(指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歷史中的一科+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的兩科),多多少少增加了選擇性。”尹後慶説,這樣的選擇性對於學生個性化的知識構成也許還不夠,但改革只能一步一步走,我們國家很大,從東部到中西部,從城市到農村,個體的學習情況不同,要逐步在課程選擇性與學生個性化學習方面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