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鄉土記憶與文化傳承”主題教學團隊成員張慎霞、劉芹、張鐘月、王在亮四位老師帶領39名學生赴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傳統文化村落——淄博市桓臺縣城南村,進行本學期的第三次現場主題教學。

據悉,本次現場主題教學活動,以弘揚優良家風作為教學切入點,選取城南村王氏家族優良家風家訓進行個案教學,是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目的是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真正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據悉,在城南村現場教學過程中,王漁洋紀念館工作人員通過對忠勤祠和四世宮保坊的重點講解,通過對王漁洋故居的深度介紹,讓同學們明白了“讀書”“道義”、“清身潔己”、“清慎勤”以及時時處處“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不僅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都大有裨益。特別是,王漁洋所書《手鏡》箴言五十條3009個字,對同學們的觸動很大,紛紛表示,一定將多讀書,多行道義,將“清身、潔己、自律”的美德充分發揚在日常學習和為人處事過程中。

這次現場主題教學活動完成後,同學們需要提交課程作業,主要圍繞著城南村王氏家族的優良家風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弘揚優良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撰寫3000字以上的感受體會,並作為課程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學院領導介紹,此次“鄉土記憶與文化傳承”現場主題教學活動,受到國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關專家的關注。北京大學陳佔安教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月華教授、曲阜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黨委書記張立興教授、濱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傅開梅教授、山東工商學院會計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張海燕副教授等全程參與,充分認可了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並對進一步完善“鄉土記憶與文化傳承”主題教學改革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山東理工大學王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