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國家應急管理能力和水準,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穩定,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我國組建了應急管理部。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標誌著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整合優化各種應急力量和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在應急管理中樹立系統思維。

      樹立系統思維才能將事前事中事後管理有機銜接起來。傳統的應急管理更多強調事中和事後管理,比如事中管理強調對事故的響應、救援和處置等,努力將傷亡和損失最小化;事後管理強調恢復重建、保險理賠等。但是,安全問題與其他問題不同,在強調事中和事後管理的同時,事前的預防更不能放鬆和削弱,而且事後管理要強化責任追究。這就需要樹立系統思維,把事前、事中、事後有機銜接起來進行綜合管理,既要從事中應急管理轉向事前預防、預警管理,也要從事後恢復管理轉向追究責任人、杜絕危機再發管理。當前,特別要強化事前預防、預警管理,構建安全風險防範和預警機制。應通過風險預測、數據管理、資訊分析、專家諮詢、動態模擬、預警演示等手段,及時排查化解安全隱患、消除重大風險,防止事故、危機的發生或者努力控制其範圍、程度,使其不造成嚴重災害。強化事前預防、預警管理,還要在全社會培養風險意識,使整個社會都能齊心協力,儘早發現並化解苗頭性、傾向性風險。

      樹立系統思維才能將宏觀中觀微觀有機統一起來。國家和社會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由各種各樣的要素構成,具有不同的層次和結構。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和水準,需要樹立系統思維,既在宏觀上把握大勢、加強頂層設計,又從中觀、微觀入手加強管理,提出有針對性的舉措。不注重宏觀,就可能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被動境地;不注重中觀和微觀,即使做了很多宏觀規劃,最終也難以落細落小落實。要運用系統思維從宏觀上分析公共安全領域的各種問題及其相互關係,全面把握、通盤考慮,提出總體目標,形成總體思路,制定總體規劃;同時,進行層次分解,把各個領域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弄明白、想清楚,既充分考慮現實中存在哪些風險,又考慮未來可能引發哪些風險,按照危險度大小進行分類,並確定相應的對策,最終落細落小落實。

      樹立系統思維才能使應急管理從分散管理走向綜合治理。過去一個時期,應急管理存在專業條塊分散管理的問題。組建應急管理部,將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應急管理職能整合起來,就能有效整合優化各種應急力量和資源,使應急管理從分散管理走向綜合治理,避免各自為政。新形勢下,要進一步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還應進一步樹立系統思維,克服應急管理中的“腸梗阻”,不斷加強風險應對和處置能力,對各種危機進行科學化、一體化、實時化、自動化、全程化管理。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林堅)